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心理学的故事第七章 灵魂深处的探索者:西格蒙·弗洛伊德
作者:墨顿.亨特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 16:38:4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他认为,意识有三种功能层次:有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最后一种是最大也最有影响的一部分。它远非一种处于不活跃状态的材料仓库,而且一个极活跃的区域,而且是非常有力的原始驱动力及被禁止的欲求,它们会对有意识的思维不断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压力,其形式是掩蔽的或者变形的,因而也促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和决定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的行为。

  这一点,在弗洛伊德的临床工作当中已经是很清楚明白的了。他的精神病人在接受分析之前的思维和行为,都是受他们自己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也无法掌握的一些力量所控制的。心理分析的目的,乃是要给病人的“自我”、“自行决断的自由”。这并不是说要有自由意志,而是要了解自己的无意识动机,并使自己处在一个可以由有意识的思想作出选择决断的状态里。

  弗洛伊德慢慢相信,对精神病人适用的东西,对正常人也同样适用。然而,后来的发展却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即,他们不可为人接受的欲望,藏在清醒头脑之外的那些东西,都转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可为人接受的行动方式。因此一来,健康的行为,如同病态的行为一样,都在很大程度上由无意识的力量来促发和引导。

  原初过程及二级过程:

  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无意识思维不仅仅只是我们用来羁押思维当中原初和不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熟部分的不可忍受的思想和欲望的地方。他把发生在这里面的精神过程叫做“原初过程”,它们是要通过行为,或者,在这些行为因为现实世界的力量而受阻的时候,通过像儿童时期的引诱概念或者梦想这类幻想来打破禁忌,实现愿望。无意识的内容虽然不是来自现实世界,却是促使我们行动的精神现实。

  在我们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的时候,我们得知,不能按那些不受控制的原初过程的催促来行动。我们得知哪些是在现实世界里可以被接受,可以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实现的,哪些不能。有意识的思维操作的方式,是按照“二级过程”来进行的,即我们构想并实现一些满足可以为社会所接受的一些欲求的办法时所需要的那些思想、认知和解决问题的精神活动。

  快乐原则:

  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早已发现,人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趋乐避苦所致。弗洛伊德把这种理论归入他的无意识理论里去,但改变了其重心。他说,整个精神机关的基本促进动力,来自没有得到满足的愿望或者没有得到平息的激动——一个释放由此而产生的未满足感(不快)的愿望,从而消解紧张,得到快乐。在早期,弗洛伊德把它叫做“不快乐原则”,可后来重新命名为“快乐原则”,这个标签后来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心理学词汇的一部分。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