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赞助商链接
>> 社会心理 人格理论方面的问题在此发布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中国心理学家网心理论坛专业学习社会与人格 → 人格心理学总结2

心理学论坛,心理学学习平台 心理学考研论坛
您是本帖的第 671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人格心理学总结2
cnpsy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丞相】
威望:2
文章:730
积分:1037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月21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cnpsy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cnpsy

发贴心情
人格心理学总结2

理论

人格理论

阿尔伯特强调是特质本身而不是环境因素决定着行为,认为特质是人格的构造单位,是真实存在于人内心的“一般倾向”,是对个别行为的习惯整合的结果。特制具有相对持久性和动力性,能引导行为,并造成行为的一贯性,是个体独特性的来源。阿尔伯特指出,特制之间是相对独立又是彼此重叠的,一系列特制相互交织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人格。

阿尔伯特认为,各种特质存在一个人格组织者,叫统我(preprium),统我不是生来就有的,其发展先后经历了8个发展过程:(1)躯体“我”的感觉(1岁)感到自己躯体的存在和可控制性,对属于本身的部分又熟悉干,对本身以外的部分有陌生感和厌恶感。这种躯体干事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人们开始认识自身。(2)自我统一性的感觉(2岁)意识到自己始终区别于躯体以外的事物,此阶段儿童的言语能力开始发生和发展,知道自己有名字,无论何时何地这个名字都是指自己。(3)自尊的感觉(3岁)能独立完成一些活动,从而会因为事情完成的好坏而感到满意或沮丧,由此发展出自尊、自爱的人格倾向。(4)自我扩张的感觉(4岁)知道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属于自己的事物,自我感觉扩展到外界事物上。(5)自我意象的感觉(4~6岁)对自己及自己的行为形成一般印象,并将这种印象与别人对他的期望进行比较,此时开始有道德意识,并能根据自己的愿望规划未来。(6)作为理性应付者的自我感觉(6~9岁)发展出一些理性思维能力,能对一些事物做出理性思考和判断。(7)自我统一的追求(12岁~青春期)开始形成长远的生活的目标,并以此为追求目标或自我的一部分。阿尔伯特认为长远目标的确立与否,使人与动物、成人与儿童、健康任何病人之间的区分标志。(8)作为认识者的自我:将所有8个方面整合起来,成为统一的自我

人格特质分为:

首要特质(cardinal)即根本特质、枢纽特质,主导着整个人格渗透于人的一切活动中(吝啬、舍己为人)

核心特制(central):也是具有概括性和弥散性的行为倾向,渗透性逊于根本特质阿尔伯特指出人格的主要特征大约有5~10个核心特制组成

次要特质(secondary):这些特制常因人的习惯、态度、及环境因素而改变或转换

使黄油融化的那团火会使鸡蛋变硬

(R.B

Cattell)

16 性格维量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来进行特质的筛选和分类,认为人格就是那种使我们有可能对某人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进行预测的东西,根据人格特点及情景因素的考虑,可以预测人行为反应的性质甚至量值。卡特尔的理论容纳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卡特尔的16种根源特质:开朗性(有保留的)、聪慧性(不聪明的)、稳定性(易感的)、支配性(温顺的)、兴奋性(严肃的)、有恒性(有权术的)、勇敢性(胆小的)、敏感性(强硬的)、怀疑性(信任的)、幻想性(实际的)、

机敏性(直率的)、忧虑性(自信的)、实验性(保守的)、独立性(依赖集体的)、自律性(无控制的)、紧张性(轻松的)

把特质分为“表面特制”和“根源特制”,表面特制就是只有每个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是从根源特质里派生出来的。根源特质反映一个人整体人格的根本特质方面,一个根源特质可以影响多种有形的表面特质。

艾森克

(H.J Eysenck)的维度说和型人格 环

Eysenck 以大量的人格测验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放大分析数据,筛选、区分出用以描述人格的特质。他发现很难找出绝对对立的特质,一些特制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和连续性,因此主张以特征群(类型) ,而不是散在的特质去描述人格。Eysenck 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找到四大特征群,把人格划分为两个重要的维度:内外倾性、稳定性,两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可组成四种类型的人格,对应于坐标系上的四个象限

                   不稳定

       焦虑的、心境波动 易激动的、进攻好斗

严峻的、冷静庄重              冲动的、易变的

保留己见、文静的忧郁质  胆汁质 主动的、乐观

内倾                                  外倾

被动的、谨慎的  粘液质  多血质健谈、社会化的

有思想的、安宁的            悠闲的、易有反响

克制的、可靠的     无忧虑地、活泼的

            温和的 善领导的

五因素模型

特质被压缩成大约200个同义词群,用于组成一个两极的特质维度,这些维度有一个最高的和最低的极点,然后要求被试在两极维度上给自己评分,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处理这些评分已确定这些同义类群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最终得出:人们用来描述自己和他人的特质时仅有五个基本的维度。

分为

(1)         外向性(Extroversion)

(2)         和悦性(Agreeable)

(3)         公正性(Conscientiousness)

(4)         情绪性(Neuroticism)

(5)         创造性(Openness to mind)

五因素的结构在非英语与重中得到重复,它勾画了一个分类的方法。但他很大因素上是描述性的,是通过对特质项目类群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现在人们正努力将五因素模型与进化过程中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一致的交互作用的类型联系起来。

类型说特质说评价

类型说、特质说提供了对人的现实人格状况的精确描述,尤其是特制理论的开创,采用了人格测量技术及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于有关人格的临床试验和应用是有帮助的。

遭到的批评:没有解释具体的行为是如何被引发的,只是鉴别和描述了一些被认为与行为有关的特征,然后贵因为遗传塑造和环境影响。过多地依赖被是自我报告,对环境因素没有具体分析其作用,他们在建立“测试—特质—人格的联系上有所不妥。而起几乎都把人格看作是固有的倾向,至于人格的发生、发展、变化,其间冲突力量的作用,都少有提及。而且他们都主张人格的固有倾向性,主张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一贯的具有跨时间和情境一致性的,但实际上,哥伦比亚大学的沃尔特.米歇尔(W.Mischel)指出:最好把人格理解为具有时间上得一致性,而不是空间上(跨情景)的一致性。

一致性矛盾(consistency paradox):在不同的实践和不同的观察者之间进行的人格评定具有一致性,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评定却没有一致性

弗洛伊德的

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总述及评价:弗洛伊德开创的理论,认为人格的核心,是人内在的心理事件。这些事件发动的行为,或是构成了行为的意图,他们可以被意识到,但是主要是在无意识水平上起作用。其心理动力学本质是强调内在源泉和动因。理论既有对意识层次的剖析,又有对无意识层次挖掘,既有对人格结构的分析,又有对其内部组织的动力关系已经发展立衡的阐释,而且其理论出自于临床经验,对治疗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理论在本性受严厉研制的维多利亚时代无疑是对人本性的肯定,因此受到人的拥戴。但是其概念模糊,非操作化,无法进行控制和检测。而且其理论是让病人用事后回忆的方法,然后对其内容提供届时,这就无法可靠的预测未来,过分看重生物驱力,忽视个人期望、目标、努力作用;而且他有以男性为中心的偏见,还弱化了创伤性经验(如儿童受虐),阿他们重新解释为一种记忆的幻想。

弗洛伊德所创概念框 架

心理决定论(psychic determinism):精神病其病症源于心理因素

早期经验: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过去经验会对现实人格造成影响。但他没有直接观察儿童,而是把理论建构在成年病人的回忆和对其早期经验的描述上,显得不够严谨

驱力与本能(drive and instinct):假定心理异常有生物基础,行为动机来源于心理能量,这些能量出自先天的驱力和本能,是躯体器官产生的紧张系统,这些能量一旦被激活就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生本能:驱力一:同自我或自我保护有关的驱力,包括饥、渴及其他与生存有关的生理需要。驱力二:**(Eros)驱力,弗洛伊德更看重性欲望,把性欲的能量源泉叫做利比多libido

死本能(Thanatos)指人有被驱动去攻击、侵略等的行为本能。

无意识过程:某些经验和随之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被推倒意识之外,他推测推测,在意识之外还存在一个心理结构,即无意识。他把无意识定义为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及其他欲望,无意识里的内容是活动着的时刻寻求满足,而且当人们设法禁止其进入意识的努力失败时,就会导致各种病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 19:26:30编辑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0/1 19:21:26
0
发水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水王
等级:【节度使】
文章:383
积分:249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15日
2
 用支付宝给发水了--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发水了--

发贴心情

跟一个-----------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

一、概述

在人格科学研究领域,传统上有三种不周的研究取向;临床的、相关的和实验的。但无论研究者们采用什么研究取向,他们的一个共同目标-忒是构建—个可能描述、解释人格特点的人格模型,队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到卡特尔(R.B.Cattell)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都会提出一个人格结构模型。但是分析研究这些众多的人格模型,发现它们所包括的因素数量和因素性质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致性很小,没有取得共识。但是,近十年来,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和支持,也被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是人格结构的最好范型。

人格结构中的五个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big five),强调该人格模型中每一维度的广泛性。这五个维度因素是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

得出五因素模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基于问卷研究。科斯塔(Costa)等人根据对16PF的因素分析和自己的理论构想编制了测验五因素的NEO—P1人格量表(NEO—PI Five-Factor Inventory)。该量表包括300个项目,被试在五点量表(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上指出每个句子表示他们自身特点的程度。除了五个因素上的得分,被试还有为每个维度量表设置的六个测量特质水平的层面量表得分,这些层面量表提供了有关大五因素的每个因素内的行为的更大区分性。有关人格大五特质因素和相关特征见下表(表2-4)。


二、支持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的证据

基于问卷研究得出的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的一个重要支持证据是来自跨文化的词汇研究。研究者们假定: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几乎是无穷的,然而多数的差异在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中是无关紧要的,但对于那些人类长期以来就已观察到的主要个体差异,由于人们为了表达方便都已发展出了专门的用词来描述了,也就是说,主要的人格特质都会编码到自然语言中去了。因此,研究者们就对各个不同语言中描述人的词语进行筛选、比较和匹配,使之纳入不同的范畴,并据此建立词表,然后根据因素分析的统计手段,提取负荷量最高的几个因素,结果发现在各个不同语言体系中都显现出了表示人格特质的五个相对显著且稳定的因素,而且这五个因素还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即这五个因素不但出现在英语里,也出现在别的语言里。应该说,这种基于跨文化词汇研究是不同于基于问卷调查研究的另一种研究思路,但是结果却显示这两种不同研究途径的研究结论却是可以相互佐证的,这就成为了证明五因素模型合理性的最重要证据。

另一个证据是有关自我等级评定与他人评定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研究都表明自我等级评定与同伴和配偶评定在所有五个因素上都有很大的一致性,而且也表明自我等级评定与相当熟悉的个体所作的评定间的一致性远远高于与陌生个体所作评定的一致性。这些研究都说明了这样一种事实,个体在五因素上的自我等级评定反映了实际行为,而不是被评定者虚构的自我表征。

另外的证据有来自五因素模型以及相关的五因素调查表与其他诸如动机、情感、人际机能等人格三、人格结构对发展性辅导的意义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仍未得到心理学家们一致性的认同,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更接近于人格的真实维度,这对于心理辅导可以说是一个有力的支持,也为发展性辅导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因为对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概述可知,在人格结构五个维度中,宜人性和认真性属人际维度,外倾性属气质维度,神经质属情绪维度,而开放则与认知有紧密相关,所以这就为人格发展和整合明确了具体内容。

发展性辅导强调辅导的发展性与教育性,但也不忽视矫治性工作。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为人格障碍的描述和诊断提供了独特应用。一些临床医师都习惯把人格障碍看成是精神病理学单独的特别的类型,与通常人格特质无关。而五因素模型认为人格障碍就是处于正常人格连续体的另一端。例如,强迫型人格可以视为在认真性因素上得分特别高的人,而反社会人格就是在宜人性因素上得分特别低的人。这种人格障碍的取向就提供了对不同人格障碍患者采取不同治疗的基础,充实了发展性辅导模式。

(《学校发展性辅导》刘宣文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水从我起-------
发水了,哈哈----------
我这人就他*的爱冲动-----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1/10 17:16:38
0

 2   2   1/1页      1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心理学论坛,中国心理学家网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2006-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 06003963
页面执行时间 00.40625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