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赞助商链接
>>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中国心理学家网心理论坛心理生活 → 地震后心理援助专题

心理学论坛,心理学学习平台 心理学考研论坛
您是本帖的第 1899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地震后心理援助专题
afang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尚书】
文章:930
积分:885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6月28日
41
 用支付宝给afang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afang

发贴心情

灾后压抑情绪应及时疏导

——访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樊富珉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国上下积极抗震救灾。记者采访了刚从重庆培训将奔赴地震灾区进行心理援助的专业人员归来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樊富珉。

  记者:灾难发生后人们一般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樊富珉:在经历重大灾难时,人们所受到的严重伤害既有身体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而身体上的创伤也会带来心灵上的震惊。如果能够在身体康复的同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辅导,有利于受灾群众面对和化解灾难带来的痛苦,重新积极投入生活,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专业的心理援助首先是帮助灾区群众稳定情绪,给予关怀、理解、陪伴和支持,使他们有机会宣泄负面的情绪,使他们不感到孤单,让他们看到有人与他们一起承受痛苦。

  灾害发生后,幸存的人会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如担心灾害再次发生,害怕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家人受到伤害。有些人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因灾区情况复杂,有的地方救援人员难以迅速到达,认为无人关心自己。有些人会感到命运不公平,但更多的是感到伤心、悲哀、无助、茫然。一些生还的教师会十分内疚,自责为什么没能救出更多的孩子等。经历灾难后身体上也会出现一些反应,如做恶梦、睡不着、见到现场惨状会恶心。这些都是非正常状态下的正常反应。

  记者:地震后不同年龄的人心理反应会不会有所不同?

  樊富珉:是的。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经历灾害后产生的心理反应有所不同,学龄前儿童可能会出现与父母寸步不离、害怕黑夜、吃不下饭、尿床等身体反应。小学生在家或在学校可能会出现攻击行为,因恐惧而不愿出门、不愿上学等逃避行为。

  在灾区,不同群体所受的心理创伤不同,引起的反应也不同,心理救助工作应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对年龄较大的孩子最好采用团体辅导,让他们表达出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接受自己出现的症状,面对现实,重新建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记者:如果对经历灾难的人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会怎样?

  樊富珉:如果灾后不对压抑的情绪加以处理,有可能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典型的表现一是会经常在脑海中反复浮现当时的情景;时常做恶梦;当时的感觉常常突然涌上心头;容易触景伤情,而且情绪非常激动。二是会设法避开一切与该次打击有关的思想、感情、活动或场合,对周围事物感到麻木。有些人会否认自己有受创的感觉,也可能渐渐感到无助和失去控制感。还有就是长期有以下的症状,如失眠、烦躁、易怒、注意力涣散、高度警觉、容易受惊并且反应剧烈;接触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事物会产生各种生理反应,如头晕、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脸色发白等。如果这些反应持续6个月以上,并明显影响了个人的正常生活,就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寻求专业人士(如临床心理学、精神科医生、辅导员、社会工作者等)的帮助。

  一般灾难发生3个月后,心理问题会逐渐凸显,半年及更长时间后,受灾人群的自杀率会上升。这次地震中小学校舍大量倒塌,师生遇难、受伤,被救生还者不在少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家长,对他们心灵创伤的干预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可以说,心理上的重建比物质上的重建难度更大。

  《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18日第3版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5/19 10:20:27
0
afang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尚书】
文章:930
积分:885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6月28日
42
 用支付宝给afang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afang

发贴心情

抚慰受伤心灵

5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文科办公楼。

  身材高大、蓄着络腮胡子的心理学系教授申荷永,从学生手中接过一束鲜花,坚毅的面容上微露一笑——不日,他将率领亲自组建的心理安抚小分队先遣队,奔赴汶川地震灾区开展心理援助。

  申教授不仅是国内唯一具有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资格的心理分析师,而且还取得了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资格。

  同时,他还身兼IAAP暨ISST中国发展组织负责人,并且是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AAP)主要创办人,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主要发起人之一,和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SPSSI)资深国际会员。

  “重大灾害事件中,心理援助应尽早介入”,谈到此次入川的目的,申荷永表示,灾害发生后72小时内,应争分夺秒抢救生命;而心理学干预应“在一周内及时到位”。

  申荷永正在德国的同行妻子也将不远万里飞赴灾区,与心理安抚小分队“战地重逢”。5月18日,申的妻子抵达成都后,将前往都江堰、德阳等地展开工作。

  目前,申荷永小分队的后续人员、及北京大学心理学专家、约60名广州心理专业工作者也整装待发,拟于一周内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上海的一些心理医生也在不断向灾区进发。

  据不完全统计,加上民间力量,近期将有数千名心理工作者陆续前往,帮助灾区人民抚平心理创伤。

  心理危机干预不可或缺

  其实,灾难引起心理危机的范围非常广泛,申荷永告诉记者。

  首先,每个灾难见证者都难以幸免,其中,既包括直接受灾者,也包括参与救援的人员。

  资料显示,1999年9月,台湾南投里氏7.6级地震发生后,两年内该市的自杀率明显上升,参与救援人员事后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20%的救援者声称,他们睡不好、头痛,超过1/3的人,需要心理治疗。

  其次,受灾者的亲朋好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心理危机的困扰。

  刚为宁波市有关方面讲授过有关课程的申荷永告诉记者,近日,宁波有近50万川籍工作人员,出现群体性情绪不稳。

  此外,参与灾难事件报道的新闻工作者,甚至实施心理救助的专业心理人士,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将极大地侵害受灾者的心理结构,并影响救援者的战斗力。

  而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人们加固和重塑心理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将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影响。

  专家认为,对于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越好。最佳干预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后24-72小时,也就是“黄金(201.33,4.53,2.30%,)72小时”。

申荷永表示,理论上说,心理干预应争取尽早加入。但是,考虑到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的复杂情况,所有心理援助人员都必须经过一定的申请程序,获得认可后方能进入灾区开展救助。“一般在灾害发生后一周内,心理援助应及时到位”。申在回答媒体的询问时表示。

  他告诉记者,履行上述程序的过程中,他和他的队员们已在收集灾区人群心理反应的有关资料,并着手相应的准备工作。一俟进入灾区,他们将快速评估现场情况,根据人们心理刺激强度、现场的资源状况等开展工作。

  申荷永指出,灾难创伤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个人创伤和集体创伤。

  据介绍,灾后心理救助前期,申荷永和他的小分队将以安抚集体创伤为主。这一应急性的创伤治疗工作可能持续一个月左右。

  此后,申荷永将考虑在四川大学等处设立5个常设性工作室,加强对个人的心理疏导和重建。

  应急反应效率有待提高

  事实上,心理危机干预属于新兴学科,但已成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许多国际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申荷永此次援助灾区工作的方案方法等,主要还是以国外的灾后心理援助手册为蓝本。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认为,从此次汶川地震看,我们的应急反应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中央应急救灾机制迅速启动。党和政府果断决定启动一级响应,并由温家宝总理出任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李克强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回良玉为副总指挥。

  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腾五晓副教授认为,在尚未获得确切伤亡数字的情况下,此举为救灾抢险顺利有效地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种快速反应已超过了当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和**阪神大地震的应对。”腾五晓评价。

  无情的灾害也暴露出了问题。腾五晓指出,灾害发生不久的抢救生命的黄金(201.33,4.53,2.30%,)时间里,交通与通讯的阻隔成为救灾抢险的主要障碍,一定程度反映了灾前对地震灾害的预测和评估不足。

  而相应技术手段的缺乏,致使灾害发生近两天后,救援人员才得以抵达受灾的核心区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据介绍,1994年1月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发生后,载有卫星的直升机2分钟内即升空作业,并按预先设定的重要性排序,对相关建筑和公共设施等启动空中灾情评估,半小时后,即将震区情况提供给应急指挥部,为救灾赢得了时间和主动。“这应该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腾五晓表示。

  曾留学地震频发的**,并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的腾五晓,对东京防灾志愿者的组织协调有深刻印象。

  “全东京有14个集合地点,一旦有情况发生,平时训练有素的志愿者们就会自动去那里集合,听候调遣”,腾五晓建议,我们应该尽快实现防灾志愿者组织管理的非营利组织(NPO)化,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先做起来。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5/19 10:22:40
0
afang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尚书】
文章:930
积分:885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6月28日
43
 用支付宝给afang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afang

发贴心情
五级人群需要做好心理危机干预

    山东省卫生监督所的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本次地震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为直接卷入地震灾难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是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另外,还有现场救护人员以及地震灾难幸存者。专家认为,这一人群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三级人群是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是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的灾区以外的社区成员,以及对灾难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

    第五级人群是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这类人群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专家建议,目前的重点干预目标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一般性干预宣传广泛覆盖五级人群。采取评估、干预、教育、宣传相结合的办法,提供灾难心理救援服务;尽量进行灾难社会心理监测和预报,为救援组织者提供处理紧急群体心理事件的预警及解决方法;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干预支持网络。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5/19 11:59:16
0
afang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尚书】
文章:930
积分:885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6月28日
44
 用支付宝给afang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afang

发贴心情
集体访谈干预灾民心理

  马路上设了30多个集中点。大伙儿都住在帐篷里,最多一个集中点里有4000多人。专家们逐个帐篷访问过去,发现25%的人有急性应急心理障碍。因为人太多,专家不得不采取了小组集体访谈形式。

  集体访谈有3种形式:一是上大课,二是讲述减轻心理压力的知识,三是发放就地印刷的宣传资料。专家鼓励灾民们把地震时看到的、听到的都说出来,减轻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这些人可能在长时间里都有心理阴影。鼓励他们说出来,可以让他们的心灵创伤慢慢地愈合。”专家说。

  女孩经常高喊“又地震了”

  在下午的治疗中,专家们还遇到了这样一个事情。

  一个7岁的小女孩,是南坝镇中心小学一年极学生,该校共有800多个学生,但跑出来的只有200多人。

  小女孩是在老师组织下跑出来的,但途中还是被倒塌的大楼压住了,幸好一小时后被救援人员救出。

  专家们见到这个女孩时,她仍处于极其敏感的状态。稍有风吹草动,她就高喊“又有地震了”,晚上睡觉时也经常从尖叫中醒来。

  这几天,一些可怕的场面就像电影放映一样缠绕着她。小女孩说,她被埋的时候,下面是一个无头的同学,上面是她的老师。她清楚地记着老师说的话:“给我一颗药,让我死了算了。”

  小女孩对专家只有一个要求,能让她永远忘记这些场面。心理专家赵国秋说,出现这样过度警觉敏感的情况,是由于小女孩经过这次事故后,极度缺乏安全感。

  赵国秋先让小女孩安静下来,并将她的思绪“带”到了一个“安全岛”上。通过不断地“回忆”、“放松”,让她直面精神创伤的画面。

  后来,赵国秋还让她的眼球一直做左右移动。一段时间后,小女孩逐渐恢复了平静。小女孩说,令她痛苦的场面慢慢地看不清楚、模糊了。她的病情有所减轻。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5/19 12:02:36
0
afang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尚书】
文章:930
积分:885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6月28日
45
 用支付宝给afang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afang

发贴心情
“救心”行动四个阶段    

    重大灾难发生之后,当事人普遍会有四个心理发展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心理干预者的角色也会发生改变,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1.做“妈妈” 灾难刚发生时,心理干预者不必急于去做心理工作,而是去配合相关部门保证当事人的日常生活保障得到满足,并劝说当事人按时进餐和睡眠。

    

    2.做“老师” 重大灾难会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极大冲击,并引出当事人或许从未体验过的一些情绪体验,当事人会对此觉得难以理解,而心理干预者可以帮助当事人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些体验,而且这些体验并不特殊,是所有人都会有的体验,他并非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幸的。

    

    3.做“治疗师” 当事人会试图努力忘记当时的体验,而这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者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当事人充分表达并宣泄这些体验。

    

    4.做“牧师” 这是心理干预的最后一个阶段,等当事人充分理解了自己的体验后,心理干预者可以帮当事人做一个充分的哀悼仪式,让当事人对已经死亡的亲人说一声“告别”。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5/19 12:04:20
0
afang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尚书】
文章:930
积分:885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6月28日
46
 用支付宝给afang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afang

发贴心情
抚慰心灵,这些话为什么不能说  
  
  看到“20条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不能说的话”时,我眼皮习惯性地跳动了一下。为什么这些话不能说?心理专家是这么解释的: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幸存者的体验是撕心裂肺的,你这种轻飘飘的话会令他讨厌;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幸存者常常宁愿死去,他很可能会抱怨自己为什么不和亲人一起遭受苦难,一起死去;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这是旁观者的话,是站在你的角度上评论幸存者的处境;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死去的亲人是无可替代的,幸存者会渴望与他们同甘共苦;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实际,死亡是最大的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这只是看法,而不是感受,而且是你的看法,不是幸存者的看法;

  “你会走出来的”——没有站在幸存者的角度去看问题;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问题已经发生了,而且还不可逆转。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任何感觉都是真切的,不能被否认的,也是否认不了的;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说这种话,是在帮助当事人主动遗忘悲剧,而这恰恰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源头;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或许他也想,但他暂时做不到,而原来的生活轨道也的确不可能再回去了。

  是的,我们不能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抚慰受难的心灵。在灾难发生一周后,作为心理救助者,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走过去,握着对方的手,无言地陪伴。面对我们受难的乡亲,我们不是拯救者,我们只是共同的亲历者,是不愿意退缩的陪伴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5/20 10:34:57
0
afang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尚书】
文章:930
积分:885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6月28日
47
 用支付宝给afang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afang

发贴心情

美国心理学专家讲述灾后心理援助

美国两位灾难心理学专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灾难心理学专家吉尔伯特·瑞耶斯和美国南达科他大学灾难精神健康研究院院长吉拉德·雅各布斯,就如何应对大规模的自然灾难所引起的心理创伤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

    自然灾害带来的心理阴影

    吉尔伯特·瑞耶斯指出,受灾人群的心情往往比较复杂———逃生的侥幸、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楚、满目疮痍的烦躁和难以帮助他人的无力感。这种在大型自然灾害中的复杂情绪,不同于小范围偶发事故。譬如,车祸之后,家庭和朋友都会帮助你。但8级地震这种大规模的、群体式的受灾,周围的人自顾不暇,很难给予个人充分关注。

    遇到这样大的自然灾难,人们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觉得没有人可以保护自己。在一场战争中,人们还可以指望军队;但地震发生,破坏性力量来自地球内部——— 不可测、不可制止、有重发的可能。这种反常现象的强烈发作,完全推翻了人们在家庭和学校中受到的“可预见性”教育。譬如,如果努力争取,就会实现梦想。

可预测性和常规逻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某种安全感和自信心。你知道哪些是属于你的,你也知道你属于某个家庭、某种文化。但是,当大型自然灾害发生,特例一下子推翻了前因后果的假设———无论你多么努力、多么坚强、多么善良,你都可能受害,在自然灾害面前,你都是脆弱的。

    经历这种灾难会改变孩子的天性。通常,孩子们是最需要保护却最不希望被保护的群体,他们喜欢自由和自保。但是,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即他们最需要保护的时候,父母却无法保护他们,或者父母恰恰不在身边。孩子们不知道地震什么时候会停,不知道是否还会发生,他们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震后,这些地震余生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同龄人具有更强的寻求保护的欲望。如果这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在心理上可能会永远处在灾难的特例环境中。

    灾害往往也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一般,影响程度视灾害的严重程度和个人损失程度而定。四川地震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中可能会给大约30%的受灾群体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不仅一些景象让人难以忘怀、现场的尸臭和哭声也会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嗅觉记忆和声响记忆。

心理援助的注意事项

    “人们习惯对幸存者说‘你是幸运的’,但实际上,他们并非真的幸运。”瑞耶斯说, “他们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他们可能永远都要坐在轮椅上、可能丧失了亲人和朋友、可能失去了住所,而可预见的未来也与过去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对他们来说,现实是残酷的。‘你很幸运’的安慰更像是强加给他们的一个意识,他们内心并不这么想。”

    瑞耶斯给受害者的亲友的建议是:给予鼓舞,但不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想,不要说“你应该快乐”、“你应该感到幸运”、“你应该有安全感”、“将来会更好”之类的话,而应当听受灾者自然倾诉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提问和质疑。不要指责他们说的话是“傻话”、提的问题是“鲁莽”的问题。让谈话更加开放。保护受害者,让他们有安全感,但也要适度。倘若保护过度,反而会向受害者传递“不安全”的信号。

此外,整个社会需要了解,大多数帮助都发生在受害者仍然处于被惊吓的时候。他们还在颤动,意识还没有恢复。而等到他们意识到灾难和损失,援助者已经离开去拯救其他人了,他们会有被遗忘感。美国就有这方面的教训。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后,举国关注,很多志愿者赶赴灾区;但几个月后,重建真正展开,灾区人民觉得困难重重的时候,援助人员反而逐渐离开。研究发现,灾区的上千名小孩都在心理和情感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其他同龄人比,他们更容易恐惧和愤怒,认为拥有的东西会随时丧失。此外,在灾情发生的时候,各国政府或援助组织往往作出很多承诺,譬如,“一定会有人帮助你们”,“一切都会更好”,而事实证明,期望值越高,日后失望和怨恨的可能性也越大。

    人们还应该认识到,灾后援助,实际上是人与人的一种“关系”———不仅需要有人愿意提供帮助,也需要受害者愿意接受帮助。不少灾民愿意接受物质上的帮助———譬如饮用水、食物、住所———却不愿意接受更深层次的、精神上的帮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疑虑,他们不想被看作是“脆弱的”、不想让自己产生“羞耻”感。这种“羞耻感”来自自己的处境,也来自于自己灾害前后的反应———譬如,在紧要关头只顾自己逃命却没有救助别人———所以,安慰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追问,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

    对于孩子,比较有效的帮助方法是,让他们感到一切逐渐恢复到从前,让他们感到,他们又可以唱歌、玩耍、叽叽喳喳地闹腾。切勿板起面孔,要求他们“保持严肃”。

考虑到地震灾民是个很大的群体,而且大多处于偏远的乡镇。请心理医生做一对一的心理治疗不仅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必要的。

    比较切实可行的方式是,帮助灾民结成“互助组织”。在一个群体中,总有一部分人更坚强、更开通、更明智,他们战胜恐惧、开始新生活的心理历程也更有说服力。此外,政府和医疗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在某个社区开展心理讲座和咨询。学校应当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心理辅导课程,在教授他们科学和人文知识的时候,也帮助他们理解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学着缝合内心的创伤。这些都是可以教的。

    美国的一个经验是,赈灾过程中,政府机构和企业往往会请心理学家教授援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9·11”恐怖主义袭击之后,纽约不少企业都停工了一段时间。一些雇主意识到,当前人心涣散,很多员工对灾难的一幕幕难以忘怀,根本没有办法投入工作,因此,他们在开工前聘请心理学家给员工们做一些心理调适。(陈 竹)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5/22 12:04:50
0
afang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尚书】
文章:930
积分:885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6月28日
48
 用支付宝给afang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afang

发贴心情

减压4招消除画面回放
  第一招:格桑教授用自己的专长———催眠激发战士们的潜能。
  “当那些惨烈的画面不断在你们眼前重放的时候,请你们先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大声说:‘当兵是最伟大的选择!’”说完后,格桑教授曲臂,双肘向后夹紧,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沉到胸部,再徐徐沉到腰部。“当气沉到胸部和腰部的时候,你们的胸膛和腰都会变得很硬。”格桑教授示意潘熠用力推推他的胸,潘熠推了一下,格桑纹丝不动;随后,格桑教授弯下腰,双臂在面前画了个圈,将胸腔里面的气徐徐吐出……站起身来,再次高喊自己的名字:“格桑,我能行!我帮你!”格桑教授要求战士们累了或者睡觉前,重复做两次这个动作,“这是自我催眠激发潜能,用肢体动作和语言消除画面回放,减轻疲劳。”
  第二招:是迅速减轻疲劳的招数。

“睡觉前,你们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只要睡了3个小时,就比别人睡10个小时都好!’说完后,用肚子鼓气,不能一次鼓起,要数数慢慢鼓。”数到7的时候,格桑教授停顿,喊着自己的名字高呼:“格桑,我能行!”然后再数着1、2、3、4、5、6、7将气缓缓吐出。
  第三招:每天早晨起来喊着自己的名字说:“多么美好的一天,我是中国军人的骄傲,ye!”这是给自己角色定位。
  第四招:有空时,回忆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想想那些感动和积极的场面,然后在心中告诉自己:“因为有我们的存在,现在所有人都很安全。”每天回忆一个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心里默念:“我们得到人民的尊重,这就是中国军人的伟大!”
  四招教完,格桑教授让战士们站起来,跟着自己做动作,刚开始,战士们还有些不好意思,呼喊自己的名字时,声音参差不齐,几次下来,喊声渐渐加大,铿锵有力,仿佛身上集结的疲劳都在喊声中释放出来……
  症状:睡不着觉心里很紧张
  催眠减压换种思维模式
  刚刚教完战士,连长表情凝重地找到格桑教授:“我这段时间经常失眠,可是每天的抢险任务又很重,丝毫不敢懈怠,心里很紧张,感觉压力很大。”“睡不着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我在想:今天睡得着不,可能又睡不着。”格桑教授说,连长的这种行为是一种自我对话过程,“他在不断地确认自己睡不着,又在不断验证自己睡不着,大脑焦虑不断加重。”
  随后,格桑教授低声教给他另一种语言对话技巧,引导连长打破这种对话常规,形成一种新的模式,为了强化这个模式,格桑与连长相向而坐,一只手握住连长的手,另一只手轻轻放在他的头顶,使用催眠让他释放压力,在潜意识中强化刚刚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连长轻轻闭起双眼……就在格桑催眠的过程中,余震再次袭来,但两人全神贯注,浑然不知……大约15分钟后,格桑教授在连长耳边轻轻说:“现在我数1、2、3,你马上把眼睛睁开,越快越好。”“1、2、3!”格桑话音刚落,连长陡地睁开双眼,目光抖擞,精神振作,脸上的焦虑和疲惫荡然无存……
  短暂的休息之后,战士们又要去为老百姓抢救财物,临行前,格桑教授与战士们拥抱告别;记者也与他们握手道别,这些年轻战士伸出的手上,伤痕累累,那是救灾时被划伤的,每一双手都很粗糙,手心,还有水泡……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5/23 14:56:39
0
afang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尚书】
文章:930
积分:885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6月28日
49
 用支付宝给afang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afang

发贴心情

什么是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属广义的心理治疗范畴。危机干预则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干预的对象不一定是“患者”,尽管大多数国家将此列为精神医学服务范围。干预的最低目标应是保护当事人,预防各种意外,故常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寻求社会支持。
[适应范围]
当事人或求助者受到的常见心理冲击简括为以下四类:1.丧失因素涉及人员、财产、职业、躯体、爱情、职业、地位、尊严等的丧失。例如亲人之故、失窃破产、失业下岗、受奸尽或致残、失恋、离婚、事业及追求受挫等。约占危机诱发的加呢。
2.适应问题包括新生人学、退伍、离休、动迁新居、初为人媳、移民等情况,多指对新的环境或状态时需要重新适应的心理应激。
3.矛盾冲突面临各种急需作出决断的矛盾及长期的心理冲突等状况。例如弃学就商、商海沉浮、现实的趋俗与良心道德价值观的激烈冲突等,均可导致心理危机。
4.人际紧张严重的或持续的人事纠纷极易陷人心理危机。

[方法与技术]1.干预的方法可有电话危机干预、面谈危机干预及社区性危机干预等多种方式,干预技巧既有共性之处,也各有侧重。
2.电话危机干预比较方便、及时、且经济、保密性强。但难度较大,因为互不见面,声音是获得信息、施行干预的唯一途径。治疗者的任务应迅速从音调、语气及简洁应答中判断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基本干预策略是先稳住对方的情绪,导其倾诉,晓之以理。3.面谈危机干预的基本方法为倾听、评价及干预,干预措施包括①调整认知。②改善应对技巧。③松弛训练。④充实生活内容。,⑤扩大交往,建立支持系统。
4.以社区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成立各种自助组织,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如抑郁悲观者、绝症思者、老人、残疾人及天灾人祸后的当事人等)。普及相关预防知识,在社区中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扶弱济因救危活动的公众意识,预防危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5/23 15:56:54
0
diana8699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头衔:丛丛
等级:【尚书】
威望:2
文章:212
积分:1845
门派:版主
注册:2006年7月16日
50
 用支付宝给diana8699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QQ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diana8699 访问diana8699的主页

发贴心情
多谢!

用真诚等待着你——丛丛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8/5/29 15:59:22
0

 54   10   5/6页   首页   1   2   3   4   5   6   尾页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心理学论坛,中国心理学家网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2006-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 06003963
页面执行时间 00.7968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