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赞助商链接
>>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中国心理学家网心理论坛心理生活 → 抑郁症:女性隐秘的忧伤

心理学论坛,心理学学习平台 心理学考研论坛
您是本帖的第 2280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抑郁症:女性隐秘的忧伤
李曼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县令】
文章:42
积分:49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2月17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李曼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李曼

发贴心情
抑郁症:女性隐秘的忧伤
作为心理学爱好者,我在书店里看到近期上柜的新书《隐秘的忧伤———导致女性忧郁的关系模式》,很自然地拿了起来。翻了几页,便决定买回家学习。该书的作者ValerieE.Whiffen博士,是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有近二十年的心理学教学、科研和门诊实践。专长于女性忧郁症或一方为忧郁症患者的夫妻(或情侣)的心理治疗。Whiffen有众多学术著述。她的研究兴趣为性别和忧郁症的关系。目前正在进行一项考查人际关系与女性忧郁症的关系的长期研究课题。Whiffen的研究令我很感兴趣。

  从统计报道来看,女性患忧郁症的比例远高于男性。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成果之一显示,女性患忧郁症的高比例跟她们较看重自己人际关系的质量大有关联。人际关系不佳,特别是跟亲近的人(最要紧的跟丈夫或情人)的关系出现问题的女性,患忧郁症的危险性更高。因为对女人而言,这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她们的自信心和对自我价值的评判。

  Whiffen在书中用她门诊实践的三个真实案例,贯穿全书来解析人际关系问题是如何导致女性忧郁的。当然,她所描述的对象都已被隐去了姓名、真实身份和重要形体特征。书中不仅提出问题和解析,还在每章结束前,列出问题让读者就该章节的主要观点作自我检讨,按她就核心问题提出的思考方式和建议进行实践。几乎所有谈到忧郁症的书,一开始都会列出忧郁症的定义,并列出忧郁症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本书里,是这样列的:

  ■食欲变化(或增,或减);

  ■体重变化(或增或减);

  ■犯困;

  ■失眠(不能入睡或半夜醒来,或过早醒来);

  ■虚弱;

  ■感觉缺乏休息,焦虑或情绪极度低落;

  ■不能集中精力,犹豫不决,易受干扰;

  ■绝望,对未来消极悲观;

  ■自我否定;

  ■自责自怨;

  ■对过去喜欢做的事情失去兴趣;

  ■想死,并设想自杀的方式。

  想来我们每一个人多少都能对上几条。但专业诊断标准是:如果一个人连续两周以上、每天都有上述症状中的几项,就可确诊患上忧郁症。

  性别的角色,社会家庭教育的结果,塑造了女性的性别角色感。她们认同自己生活的重心是主内,打理家事,小时照顾弟妹,帮母亲做家务。大了照顾家庭,照顾先生,养育子女。一个女人成功与否,与她是否成功扮演自己的性别角色大有关联。所以跟人的关系,特别是亲近的人的关系(丈夫、情人、子女、父母、亲友、上司同事)是否良好,会直接影响她们的情绪、自信心和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一个有良好人际关系,特别是婚姻、感情生活幸福的女人,患忧郁症的危险性就低。感情生活不好,但却拥有非常知心的亲友的女人,患忧郁症的危险性也较低。

  常听到人说,忧郁症跟生理有关。特别是女性中经前综合征和产后忧郁症的患者比例很高,有说法是跟女性荷尔蒙水平有关,但该书作者说这种说法是没有统计研究材料支持的。因为研究表明,患经前综合征和产后忧郁症的女性荷尔蒙水平跟正常妇女的荷尔蒙水平是一样的。她认为生理变化确实会导致脑神经活动的变化,但关键是应对变化的能力。

  生活状态的转变,是导致女性忧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男女儿童患忧郁症的比例是大致一样的,但月经初潮后,女性患忧郁症的几率大增。这是重大角色变化带来的结果。结婚,生子,更年期,都是巨大的变化阶段。已婚女性患忧郁症比例也较未婚女性高。离婚,感情出现问题的女性也是高危人群。

  而这一切都回到心理学的基本面:你的成长史。你来自什么家庭?你是如何长大的?你的父母是什么人?

  这书越读越令人紧张,一个人的童年太要紧了。来自一个幸福家庭的孩子,有父母好的关系做模板,在那个家庭中学会如何处理磨擦、如何与人沟通,他们长大后跟人的关系就不容易出问题,婚姻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得忧郁症的可能性就小。严格霸道的家长养大的孩子,不会自己把握生活选择,不会跟人沟通,在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时,不懂解决,如被人控制,也不会反抗,又不高兴,就会出问题。但不管教孩子的家庭,问题也很多。孩子被忽视的家庭,有自虐倾向,还会成为性侵害的受害者。

  ◆陈谦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4/17 18:29:03
0

 1   1   1/1页      1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心理学论坛,中国心理学家网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2006-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 06003963
页面执行时间 00.04688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