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赞助商链接
>> 实验设计 实验报告 经典实验 认知理论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中国心理学家网心理论坛专业学习实验与认知 → 实验心理学重要实验集锦

心理学论坛,心理学学习平台 心理学考研论坛
您是本帖的第 10298 个阅读者
平板 打印
标题:
实验心理学重要实验集锦
明皇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府】
文章:117
积分:114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1月12日
 用支付宝给明皇恋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明皇恋

发贴心情
实验心理学重要实验集锦

实验心理学重要实验集锦

(2)盲视的实验      
①盲视是Weiskrantz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scotoma)所产生的视觉能力。盲视研究中最著名的神经心理学病例是对盲视DB患者所做的研究。
  
②Weiskrantz的实验中给DB呈现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点状或短线目标物,这些控制测验的结果非常有趣,DB对于在盲区中呈现的目标物方向的定位、觉察和猜测的准确率均明显地高于随机判断的基线水平。在大多数实验中,盲区中的视觉操作几乎和没有受损区域的视觉操作一样好。DB声称不仅不知道盲区中出现的目标物是什么,而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他始终表示根本看不到需要他做迫选判断的目标物,因此盲视DB患者无法相信他在测验中的成功。
   (四)学习实验
   1.条件性学习实验
  
条件性学习实验对学习的研究起了很大作用,是在行为主义思想指导下,对实验进行设计,对结果进行解释,研究是按刺激一反应(S一及)的模式进行,强调的是联结的形成,重点考察反应是如何获得的,以及反应如何与刺激建立联系。因早期实验的对象主要是动物。因此又称动物学习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实验:    

   (1)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最早提出,主要实验对象是狗。实验中食物属于无条件刺激物,狗在进食或看到食物时所分泌的唾液是无条件反射。
  
①实验过程:在呈现食物之前先呈现灯光或铃声,这称之为条件刺激,在条件刺激相继或同时伴随无条件刺激一定次数以后,当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时,狗也同样分泌唾液,这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即对信号(条件刺激)进行了学习。
   ②实验变量
  
自变量:条件刺激的种类、数量、强度、持续的时间、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等,由研究者操纵变化。当条件刺激出现后,五条件刺激的出现与否、或出现的次数比例或出现的强度大小等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反应变量:狗分泌的唾液滴数,以及分泌唾液的潜伏期等。
  
控制变量:除作为条件刺激以外的其他环境变量因素,以及实验对象的机体因索,都需严格控制,否则会与自变量混淆。
  
经典条件反射研究了条件反射建立的各种条件,分化、泛化、抑制、去抑制、条件刺激的保持等有关学习问题。
   (2)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①桑代克称之为工具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学习,这是由于动物为得到某些期望的结果或奖励所习得的行为是工具性的。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中,所用的迷津类型有多种:复杂迷津、厂形迷津、直道(简单)迷津。迷津有起点箱(有门)、迷道、终点箱(有门,箱内有奖励物)。
  
它与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之处: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只在动物先做出一个适当的反应后才呈现,而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中,强化物的呈现并不依赖动物是否做出反应。
  
自变量: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不同的操作开门的地点和方式、在动物得到奖励之前各种声音、颜色等刺激的变化,或奖励的差异(强度,种类)。
   反应变量:穿过迷津的速度或错误的次数。    
  
②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理论上与工具性条件反射并没有差别,都是在动物作出反应后,得到奖赏。  
  
不同之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斯金纳箱中进行,动物可以随时进行反应,随时得到奖励,这一切是自动的,动物的反应可以自动记录。可以测量其反应速度。
  
自变量:强化的间隔顺序、刺激的种类(按不同的键、有不同的刺激出现、所得的奖励物的强度差别、或是否得到奖赏等等。
反应变量:动物的反应按键的速度或正确率。  

研究动物对不同刺激的辨别(称为褪色Fa山ns)问题,逃避与回避学习问题,强化的概念问题,强化的数量与延缓,强化的时间安排,行为塑造等很多学习方面的问题,都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含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实验程序予以解决。
   (3)反馈学习实验
  
生物反馈是学习控制、调节自己身体机能(心跳、血压等内脏活动和脑活动)的一种方法。米勒用奖赏的办法说明没有任何随意肌为中介,内脏活动能形成操作性(工具性)条件反射。人通过反馈可以学会控制内脏反应,皮肤电反应,脑电变化。即当人们默想某件事时,或使心率加快,或使血压降低,皆可用仪器显示出来,或使自身感觉舒服,再反馈去认识所想事件,如此反复训练,就会建立使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等操作性条件反射。反馈实验中,还可借助表象来实现控制自身的机能。
  
自变量:①身体的内部有反应时给予强化(将内部状态告诉他),让他通过生物反馈来认知内部状态;②实验者用指导语或强化物启发被试去完成随意控制的某一反应;⑧用身体内部的反应作为要分辨的刺激物,直接训练被试寻找适宜的反应。
   (4)程序教学实验
  
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原理用于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教学方法,叫做程序教学。斯金纳认为,在实验中对动物学习研究所发现的条件作用的一些原理可用于改进教学。
  
①实验程序:把所要教给学生的一些信息,以一系列框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每个框面都包含有信息的一个新的项目,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先有一个反应),学生写完答案后,给学生一个正确答案,以供学生核对(奖惩),然后再提出一个新框面,如此循环。学生就一步一步往前学,逐渐进入学习更为困难的材料,学生每走一步都可得到即时强化。
   这种教学方式用计算机来控制,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之一种。
   ②实验变量
  
自变量:这一类实验中,不同的问题形式所构成的新项目,学习情境,正确答案的出现形式,时间间隔等,以及被试的不同情况。
   反应变量:学习成果。
   控制变量:其他一切影响因素都作为无关变量应予以控制。
   (5)行为塑造及行为矫正实验
  
①逐步强化法:斯金纳设计渐进法,?以所要求的复杂动作或行为为最终目标,按照这个目标对所要求的复杂动作或行为划分不同的阶段,巧妙地对强化进行安排,即只要是朝最
终目标方向所要求的动作或行为一出现,就予以强化,直至达到最终目标的动作或行为出现。通过这样按阶段有步骤地强化某些接近动作,就可建立起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可应用于人类行为矫正。
  
②消退:通过消退可以消除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反应。所谓消退是通过反复地不给予强化来减少反应的强度。消退与强化并用更为有效。有关这一类实验在儿童的教育与培养中是经常用到的。
  
③系统脱敏作用:消退治疗的一种形式。脱敏是消除这些恐惧症的方法。通过多次只呈现条件刺激,不呈现五条件刺激(引起害怕的条件)来清除这种条件恐惧。这种消退的程序就是系统脱敏作用的基础。
   2.认知性学习实验
  
认知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在记忆中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起到维护和组织在学习情境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信息的作用,认为学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刺激——反应题,而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典型的实验有以下几种:
  
(1)顿悟实验
  
由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黑猩猩用短棍勾取长棍,再用长棍勾取食物的实验,以及黑猩猩用垒木箱摘取天花板处的香蕉实验。这类实验说明了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观点,解决问题不是像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所揭示的靠尝试错误,而是靠领悟在解决问题中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内部关系。
   自变量: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
  
反应变量:对所设立问题的解决与否,或解决设立问题的概率(或正确率,错误率)。
   (2)认知地图实验
  
托尔曼认为学习是一种信念或期望。他认为白鼠走迷宫,学习的不是左转或右转的序列,而是在它的脑中形成一种认知地图,一种关于迷宫分布的心理地图,如果一条熟悉的路被堵塞,则自鼠就会根据认知地图所展现的空间关系采用另一条路线到达目标。
托尔曼的另一个证明认知结构学习的实验是潜伏实验。有三组白鼠走迷宫,第一组白鼠到达迷宫终点后给食物奖励,称奖励组;第二组白鼠在到达迷宫终点时不给奖励,称无奖励组;第三组白鼠在到达迷宫终点时,前十天不给奖励,第十一天开始给奖励,称中途奖励组。结果发现,第三组白鼠在第十二天后到达迷宫终点的错误次数少于奖励组,更少于不奖励组,托尔曼认为,该组白鼠在头几天没有强化,但对迷宫的情景进行探索,同样进行了学习,形成了迷宫认知地图,当后来给予食物强化后,这认知地图使其成绩赶上来。托尔曼结论为学习不是由于强化而获得动作反应范型,而是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自变量:这类实验中,迷宫的情景,有无奖励等。
   反应变量:走迷宫的错误次数等。
   (3)人类的迷宫学习实验      
人类的迷宫学习是人类动作学习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研究只利用动觉与触觉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空间定向。所用的迷宫有大型的身体迷宫、槽形的小棒迷宫,和凸起的手指迷宫等等。迷宫的种类和通道的形式多种多样。
  
实验过程: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学会从起点进入迷宫,通过许多叉路口,顺利地找到出口。在每个叉路口都设置了一个盲巷,进入盲巷,就计一次错误。从起点到终点连续三次不进入盲巷,就算学会。根据学习中被试进入盲巷的次数,分析被试掌握迷宫各部
位的空间关系顺序,被试的个体差异、学习策略(动觉的、视觉表象、语言思维)等。还可根据所研究的认知学习理论问题。而设计具体的研究程序。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1/12 9:43:20
0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心理学论坛,中国心理学家网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2006-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 06003963
页面执行时间 00.32813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