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赞助商链接
>> 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术和实务中的问题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中国心理学家网心理论坛专业学习治疗与咨询 → 人格障碍----收集中

心理学论坛,心理学学习平台 心理学考研论坛
您是本帖的第 15348 个阅读者
平板 打印
标题:
人格障碍----收集中
xc2019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超级版主
等级:【太师】
威望:5
文章:946
积分:7479
门派:版主
注册:2006年7月4日
 用支付宝给xc2019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QQ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xc2019

发贴心情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问题(一)
1  引言

人格在心理学史上是唯一建立在几个不同的范式之上的领域。目前西方人格心理学正处在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 不仅人格研究的传统范式依然活跃,而且产生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就该领域的新近动态做一概览与述评。

2  人格心理学经典范式的地位及新进展

  心理分析、特质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是人格研究的传统范式。近年来,这四种范式都已扩展了各自的领域。社会认知范式和生物学范式是新繁衍出的范式。

2. 1  心理分析

在众多的反对声中,心理分析的范式已经由轮椅上的沉思进化为一个实证的研究领域,尽管各派人格理论家对人格的描述和解释存在很大区别,但都承认,意识外的想法对行为有重要作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由于预示了当前认知的平行分类加工模型也开始受到认知心理学家迟来的信任,概念化的行为和意识被视为无数独立操作的大脑子系统的正在进行中的加工活动折衷的结果。

2. 2  特质范式

2. 2. 1  特质争论的结束

人与情境在个体行为中的作用长期以来是一个争议不休的话题。如今,尽管对每个因素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行为依然存在分歧,但争论已趋于平息,行为是特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的观点逐渐取得了共识。

2. 2. 2  大五因素

大五概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格心理学长期以来概念和构想过多所造成的混乱局面。作为人格心理学的通用概念,外倾性、神经质、公正性、宜人性、开放性与其他许多人格特质、行为和社会结果存在相关( McCrae & Costa 1999) 。大五因素甚至被作为任何新的人格构想必不可少的参照点。

但得到普遍运用的流行的大五因素仍然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大五人格量表在实践中存在显著的内在相关,当神经质被重新命名为情绪稳定性时,五个基本因素全都存在正相关。第五,五个因素并没有包摄人格的全野,尽管几乎任何人格建构都可以由大五得到反应,但却不能从大五中分离出每一个人格构想,大五虽然充分体现了人格的静态性,但却未能涉及到人格最富魅力的动态性。第三,最根本的缺陷是,大五人格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假设,五因素得自于因素分析,是在没有理论前提的情况下,从技术角度得出的,五因素模型到底是什么,仅仅依靠五因素并不能理解人格。

2. 2. 3  理解个体差异的其他途径

在人格特质和大五因素研究之外,人格的个体差异研究的其它的一些主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第一,根据故事法尤其是纵向资料来研究人的整个生活;第二,典型的人格方法出现明显的复苏;第三,随着生理心理学的发展,特质方法产生并繁衍出一个新的范式———人格的生物学范式。

2. 3  行为主义范式的新进展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行为主义开始了缓慢但稳步的转变,许多杰出的行为主义者开始转向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近年来由罗特等所倡导的社会学习理论已进化为班杜拉等所倡导的“社会认知理论”(Bandura 1999) 。Mischel 受认知的平行加工模型的影响,发展了一个“认知—情感的人格系统”,其首要目标是把认知概念置于人格心理学的中心, 这与其前辈把认知概念从心理学中删除掉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4  人本主义范式的新进展

近年来人本主义者不再批判主流心理学的狭隘想法和科学价值,但自身却因为无休止的争论而陷入了低谷。然而它对人格的主观主义的一些解释对社会认知的方法却具有直接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理解一个人的唯一途径是现象学上的,即通过理解他或她关于现实的特殊经验来进行”的主张成为日益活跃的跨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3  人格心理学的新范式

在过去的几年中,出现了三种新的人格研究范式。其中社会—认知范式(social2cognitive approaches) 和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approaches) 分别源自于行为主义和特质方法。而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 应被视为人格心理学的新范式。

3. 1  社会—认知范式

人格心理学的社会—认知范式主要是通过集中于个体的认知过程,尤其是直觉和记忆这一从认知心理学借用来的术语而形成了刻画性格的模糊集合(fuzzy set) 。大量的研究计划表明了人格的认知范式正充满活力。但是,目前在社会—认知范式下的许多研究的联系是比较松散的,由大量各不相同但又寻求相互独立的小主题组成,而没有把他们连接起来的总的主题,更没有提出一套彼此具有系统关联的假设构架。

3. 1. 1  寻求社会—认知范式的整合

社会认知范式的创立者班杜拉和米歇尔正尝试以各自的理论来整合社会认知范式。班杜拉(2001) 的人格的社会—认知理论把自我系统的发展描述为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它允许个体通过自我奖赏和自我惩罚这一道德行为的可能基础来进行自我控制。Mischel 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ognitive -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 ,CAPS) 把认知社会学习变量整合为一个包括了先前忽视的因素如文化和社会甚至遗传背景的模式。CAPS 最著名的方面是根据行为特征或’如果?那么?”行为剖面图(Situation2Behav2 ior Profile) 对人格倾向的重新概念化,以便为每个人详细说明在他所遇到的每一个情景中将如何应对。然而到目前为止,从心理学角度对情境的分类才刚刚开始,因此,CAPS 要想简捷地用来预测人们在一定情景下的行为,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3. 1. 3  寻求与特质方法的整合

除了寻求社会—认知范式内部的整合外,寻求其与特质范式的整合将是另一有趣且富挑战性的工作。这一尝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确认CAPS 和整个人格的社会—认知方法与特质方法的独特点和相似点,例如,将有可能把整套的“如果?那么?”剖面图视为人格特质的详细类化,这样的建构将有助于使特质概念变得更明确。

其二是采用多种测量方法与工具对各种社会—认知构想和得到广泛研究的特质构想的相关程度做以检验。此类研究将为把社会—认知和特质范式的理论、实证和方法上的成就整合为新的综合的人格研究提供了尝试。

3. 2  人格的生物学范式

3. 2. 1  人格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

对人格特质与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的收获。仅仅几年前,人们认为研究神经解剖学及生理学与人格之间的相关是不可能的,这样的态度没有维持多久。已有研究表明,在大脑中已经确定的解剖点对人格特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额叶对人们深谋远虑和预期(Damasio 1994) ,杏仁核对攻击性和某些类型的情绪性(Buck 1999) ,荷尔蒙对社交性、积极情感、攻击性甚至性能力有重要影响(Dabbs 1997 ,1998) ,神经传导物复合胺对情绪调节有重要影响( Knutson 1998 ,Zuckerman 1998) 。

但目前研究存在一个潜在的危险,一些研究者似乎准备由这些成果跳入过分简单化,诸如荷尔蒙导致攻击性或压抑是复合胺缺乏的结果这样一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的简单化倾向。事实上,不仅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是复杂的,而且诸如攻击性和压抑等行为也同样复杂甚至更为复杂,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Bandura2001) 。

3. 2. 2  人格的行为遗传学取向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理学研究已经永久的改变了人格心理学。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证明,人格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但行为遗传学研究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第一,几乎整个领域是建立在自陈的人格调查分数对较近或较远关系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的计算之上的,行为很少是可直接观察的。第二,如何确定准确的遗传系数,单一的人格特质的遗传系数在技术上尚且难以实现,何况大量的人格物质。第三,该领域有时似乎在得出超出数据范围的主张。

未来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应把注意力转向发展过程的模型,使之能够描述遗传怎样创造了神经结构,神经结构怎样导致了反应它的倾向,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倾向怎样产生了人格特质,在一定文化背景中,特质又怎样影响人的行为。

3. 3  进化心理学

第三个新的范式同样具有生物学的根源。然而它与生理心理学不同,人格的神经解剖的、生理学的和遗传的方法全都集中在行为模式的个体差异的生理起源上。相反,人格的进化方法集中在对所有人来说共同的行为模式的可能性上,其基本观点是:在对“进化的环境的适应”期间,具有某些行为倾向的人尤其可能生存下来并保留后代,结果他们的后裔一般也具备所有那些行为倾向。

进化心理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进化理论家在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前,似乎急于对一些特殊的行为模式从遗传的角度做出推论。第二,目前许多进化人格理论家特别关注性行为,这本身是一个文化敏感现象,已引起了女权主义者和道德学者的反对。第三,进化心理学对广泛行为的解释力既是优点,也成为缺点,由于涉及的范围过宽使得该理论难以以任何令人信服的方式得到检验。

4  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4. 1  人格要素三合一的不平衡(Imbalance in the Personality Triad)

人格的实验研究包括三个要素:人、情境和行为。理论上讲,有关其中任何二者的知识都能导致对第三者的理解。但是,人格的三合一理论本身是不平衡的,因为三者中的两个要素在理论和研究中受到了很少的注意。个人的因素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几乎所有的人格理论和评价都集中在刻画个人性格的变量上。对情景和行为来说情况有所不同。所有的争论都认为情境是重要的,但很少得到实验的证实,甚至情境怎样影响行为或基本的情境类型有哪些都没有理论化。如果对情境所知不多的话,对行为的了解就更少,虽然有一些对行为进行分类的尝试,但这些尝试都没有区分出识别行为分类的基本的重要的变量。因此,未来的研究迫切需要对刻画情境和行为的心理效应的关键变量加以概念化。
4. 2  需要更广泛的数据收集方法

自陈的人格测量虽然是研究人格特质的一个经济且富有成效的方法,得到了人格心理学家的广泛使用。然而问卷方法本身是有局限的,人格心理学的重要事实并非问卷方法所能全部收集到。

除问卷法之外的其它类型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已经出现, 这些类型的数据包括生活结果数据(如健康结果、工作绩效、犯罪纪录) 、回忆录、采访、日记和披博机(Beeper) 纪录的日常经验及最难以获得的数据――直接的行为观察。但这些数据收集形式比问卷数据更难以获得而且花费巨大,这就是它们很少得到使用的原因。

5  结论

人格心理学具有理论、实证和规范(institutional) 三方面的使命。虽然目前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但也存在着缺陷。就理论使命来说,人格的理论建构可谓丰富,但距离科学理论的标准尚有差距。在理论的精确性、可检验性、概括力、简洁性、逻辑一致性和有用性上都有欠缺。就实证的使命来说,存在对心理测验的过分依赖现象,而心理测验本身存在缺陷,不仅心理测验的工具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且要发展新的数据收集方法。最根本的缺陷是规范的缺陷。由于学派林立导致了人格心理学的分裂或分离。但人格的研究呼唤整合的统一的理论,不仅学科内部各种范式之间需要整合,而且学科间也需要整合,人格研究需要整合来自发展的、认知的、社会的、生理和临床的研究成果。


坐顺风船时朋友们认识你,走下坡路时你认识朋友!
人海沉浮唯有自知,自重,自爱才是善待自己!
人生不如意者常有八九,心宽则过!
渡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简约而不简单,人生理应如此!
男人就应当对自己狠一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6/11/23 11:24:11
0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心理学论坛,中国心理学家网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2006-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 06003963
页面执行时间 00.34375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