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心理学家网心理论坛  (http://www.cnpsy.net/luntan/index.asp)
--  社会与人格  (http://www.cnpsy.net/luntan/list.asp?boardid=33)
----  [推荐]社会心理学PPT  (http://www.cnpsy.net/luntan/dispbbs.asp?boardid=33&id=2762)

--  作者:快乐最好
--  发布时间:2007/5/20 21:17:24

--  [推荐]社会心理学PPT
点击浏览该文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0 21:18:33编辑过]


--  作者:xc2019
--  发布时间:2007/5/21 20:04:18

--  

顶一下,应该有点介绍的


--  作者:rubyliu1986
--  发布时间:2007/5/24 12:45:50

--  
坐顺风船时朋友们认识你,走下坡路时你认识朋友!
人海沉浮唯有自知,自重,自爱才是善待自己!
人生不如意者常有八九,心宽则过!
渡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简约而不简单,人生理应如此!
女人就应当对自己狠一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作者:xc2019
--  发布时间:2007/5/24 21:27:10

--  

你用我的签名回贴要收版权费的


--  作者:wlbuzhang
--  发布时间:2007/5/25 18:37:26

--  

呵呵,这个就不用了吧..

人家用你的签名回帖是欣赏你,这个用不着交费吧...


--  作者:wlbuzhang
--  发布时间:2007/5/25 18:40:30

--  

[img]http://www.cnpsy.net/ip/ip.asp[/img]

用这个可以显示阅读者ip的做签名说不定能吓人一跳呢..

其实中国心理学家网有很多很好的资源等着我们去用呢。。。

http://www.cnpsy.net
--  作者:醉翁老李
--  发布时间:2007/12/8 7:35:28

--  

你知道吗,人类为什么始终是在盲目状态中生存、生活与发展的?

我认为是因为我们对人类行为动因、行为目的、行为机制与规律始终缺乏清楚、全面、科学、正确的认识。你同意吗?

下面是人类行为的四十种真正的行为动因和目的:

针对负感的行为动因和目的共二十八种:

一、消除负感的动因和目的;

二、减轻负感强度的动因和目的;

三、减少负感种类的动因和目的;

四、获得能消除负感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五、获得能减轻负感强度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六、获得能减少负感种类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七、消除负感致感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八、减少负感致感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九、逃避负感致感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十、预防负感产生的动因和目的;

十一、预防负感增强的动因和目的;

十二、预防负感种类增加的动因和目的;

十三、占有能消除负感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十四、占有能减轻负感强度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十五、占有能减少负感种类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十六、占有能预防负感产生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十七、预防负感致感与条件形成的动因和目的;

十八、预防负感致感因素与条件增加的动因和目的;

十九、预防能消除负感的因素与条件减少的动因和目的;

二十、预防能减轻负感的因素与条件减少的动因和目的;

二十一、预防能减少负感种类的因素与条件减少的动因和目的;

二十二、保护能消除负感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二十三、保护能减轻负感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二十四、保护能减少负感种类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二十五、增加能消除负感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二十六、增加能减轻负感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二十七、增加能减少负感种类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二十八、增加能预防负感产生的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针对正感及其正感致感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共有十二种:

一、获得正感的动因和目的;

二、增强正感的动因和目的;

三、增加正感种类的动因和目的;

四、保留正感强度的动因和目的;

五、保留正感种类的动因和目的;

六、获得正感致感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七、增加正感致感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八、占有正感致感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九、预防正感强度下降的动因和目的;

十、预防正感种类减少的动因和目的;

十一、预防正感致感因素与条件减少的动因和目的;

十二、保护正感致感因素与条件的动因和目的;

其中的负感是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到的各种不舒服、不愉快、不好的生理、心理感受;其中的正感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到的各种舒服、愉快的、好的生理、心理感受。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可以隐瞒自己的姓名、住址、财产和需要,但绝不能隐瞒这些行为动因和目的,只要我们了解某种工作、生活内容及影响我们生活、工作、交往的各种因素、条件含有的正感或负感值,结合人们的回避行为与亲合行为反映,利用这四十种行为动因和目的,相信我们能够对人类的所有行为作出科学、清楚、准确的解释。

当然,人们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需要和行为,都是在这四十种行为动因和行为目的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这些行为目的的行为过程的具体行为反映。

你认为这些认识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