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社会心理学
    发表日期:2015年1月5日 编辑:shphao 有742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从开始成立到发展自身都带着三个使命,也就是之前所说的,一、对人的精神及心理疾病进行治疗;二、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内容丰富,生活更加幸福;三、发现和培养有才能的人。二战过后,因战争过后很多心理问题在人们身上发生,为了治疗人们治愈人们的创伤,心理学研究学者将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研究心理问题上,用外在的刺激因素解决及消除人们的心理问题,像应激反应一样,只有你有缺点有问题,它才会给予相应的措施去解决,这就是传统的心理学,也被称为病理式的心理学。传统心理学惯用手段是从问题入手进行解决,侧重强调自身的矫正功能,此种研究形式使得心理学家关注点在少数有问题的人身上,更懂得如何让人们在困难的情况下如何战胜困难。但是这种是小范围的关注,忽视了大部分没有问题的人。忽视了在正常的情况下怎么去培养人们的积极品质,培养人们的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平衡性,是对积极和消极的层面都进行研究,使得心理学自身价值得到回归。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回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主张发现人的自身价值,对人本身更好的认识,对人积极力量的发掘,这它把根本目标定位在培育人的积极品质,使人们能够更好的和当今社会相处。 心理学有其自身的固有价值,在人文主义关怀下,心理学的价值应该是人的平衡发展。传统的心理学因社会动荡的原因,在战争过后期间关注点走向了偏离,也就这样的一直发展了下去,形成了现在人们一提到心理学就觉得是“治病”,这 种观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积极心理学的提出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我们要意识到心理学是为了让人们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而不是为了给人们治疗疾病而存在的。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品质、积极的力量,都是正面的思想理念,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相互结合,正好可以平衡心理学的价值,使心理学的价值得到重新的回归。

二、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

积极力量是指能够给人带来正向、具有建设性并能发掘人潜力的力量。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力量从三个层面展开:一、主观层面。积极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主要体现在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对现实的乐观感受,对未来的美好展望。积极的看待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坚持不懈的追求幸福,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幸福。在对待现实方面“福乐”是一种重要的积极体验,“福乐”是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将精力完全投入到这一事物的一种体验。它包括愉悦、兴趣、幸福等多种情绪成分综合而成;“福乐”推动人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积极的寻求新的挑战。在对待将来方面,“希望”是一种情绪体验,是说个体在处于困难逆境的情况下心中仍坚信美好的一种信念,主要研究了乐观、充满信心和希望等积极体验。二个体层面,研究人的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在人格研究中特别强调研究人格中的积极特质,存在于个体本身固有的人格力量,包含天分、智慧、兴趣、天分等方面。三是从社会集体层面上。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对这三个层面的关注,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积极的人格特质培养,而积极的人格特质在积极的社会关系中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

传统心理学理念下,人们都关注着“问题”,也就是自身的问题,对于自身的优质品质关注过少,积极心理学它关注着人的积极层面,积极的人格,积极的体验,发掘各种人们优秀的品质,增强积极力量的提升,这使得人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同样相信着自己。

三、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 

传统心理学在面对心理问题时是以消极心理学来解决问题,而积极心理学十队所发生的问题给予积极的解释,积极心理学认为问题本身虽不能为人增添积极力量及优秀品质,但是可以为人们发掘自身潜在能力和积极力量提供机会。 传统心理学,就等同于消极的心理学。它关注在人们的消极层面,主要发现人们身上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感觉就是解决问题而存在的,问题发生就进行消除,不去探究其本质的原因。而积极心理学给予的解释就不一样,积极心理学注重预防,如发现问题,也是想办法改善问题,对待问题的发生给予积极的解释,同时为防止此种问题的发生而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品质,从根本上消除问题,不让问题再次发生。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4195]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2286]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80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285]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3043]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