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赞助商链接
>> 各校专业设置导师情况等相关信息互动分享,心理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共享学习经验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中国心理学家网心理论坛心理学考研论坛心理综合 → 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论坛,心理学学习平台 心理学考研论坛
您是本帖的第 491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
kchc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尚书】
文章:66
积分:79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7月4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kchc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kchc

发贴心情
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
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
摘自《心理学报》1994年26卷第3期
张力为               丁雪琴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教研室   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
摘要 简要回顾了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指出,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实践是在竞技领域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心理特征的评定和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选材,针对训练和竞赛中的问题开展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以及对教练员进行培训。今后,中国运动心理学需要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发展适合中国体育运动特点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并注意汲取其它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
关键词 选材,咨询,测量,认知。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和更大的活动空间。体育运动活动不仅是保持人们身心健康的必要手段,而且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基本需要。研究体育运动活动的各种科学也随之应运而生,运动心理学便是其中一门年轻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新学科。
1. 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古代就已开始萌发了一些同体育运动活动有关的心理学思想,这些思想散见于《礼记》、《庄子》、《史记》、《吕氏春秋》、《梦溪笔谈》等名著中,包含运动发展心理、运动保健心理、技能形成心理、运动竞赛心理、运动战术心理、心理训练等方面的论述,闪烁着中国运动心理学史前时期的火花,对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1]。
   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早在1926年就撰写了题为《运动的迁移价值》的论文,这是作者所能了解到的中国现代运动心理学最早的专论。1942年,全国武术和体育研究院的吴文忠、肖忠国先生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1957年,前苏联运动心理学家鲁吉克(Rudik)的《心理学》被介绍到中国;1958年,前苏联运动心理学家切尔尼柯娃(Chernikova)的《运动心理学》被译为中文。各体育院系逐渐开设运动心理学的课程,而这两部著作也成为该课程的主要依据[2]。
   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两会的主任委员均为马启伟博士,现有会员400多人,主要为大、中、小学老师、科研人员和教练员。两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运动心理学开始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自此以后,全国有16个省市相继建立了本地区的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1986年,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国际运动心理学会;1991年,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作为发起国之一,组织建立了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心理学会。
   自中国运动心理学会建立以来,共组织了11次全国学术会议,其中有些是作为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分科学术会议组织的。最近的一次运动心理学学术论文报告会于1993年12月在广州举行,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有:运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运动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问题,体育教学和心理学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运动技能学习问题,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问题。尽管中国运动心理学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且有着一个光明的未来。
2. 中国运动心理学目前的主要工作领域
2.1 运动员心理特征评定
   运动员心理特征评定是心理训练和心理选材的第一步。通过对运动员心理特征的评定,可以了解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心理差异,了解不同运动员之间的心理差异,这既有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同时,也可以为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提供参照。1980年至1982年,武汉体育学院承担了国家体委重点科研课题(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研究),在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开发了一批适用于体育运动要求的专门仪器和测试方法,通过对2719人的测试,搜集了短跑、体操、游泳、排球运动员心理特征的大量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奠定了研究基础。自此以后,有关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研究层出不穷。从近几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和科学会议上交流的论文来看,此类问题的论文占了最大的比重。
2.2 运动员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
   中国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起初,有几位运动心理学家应中国射击队和中国射箭队的邀请,开始对几名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大胆尝试,其中一名双向飞碟运动员在调整心理状态之后参加比赛,创造了世界记录。于是,更多的运动队(如中国跳水、游泳、体操、田径等队)也相继要求接受心理学家的帮助,优秀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进一步广泛开展起来。
   在第24届奥运会之前,像乒乓球运动员韦晴光等坚持进行系统心理训练的运动员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不少失利者则从失利中认识到心理因素对比赛胜负的重要性。因此,在准备第11届亚运会和第25届奥运会期间,不少项目的教练员(如田径、射击、羽毛球、乒乓球、击剑、射箭等)都把心理训练列入了运动员整体训练计划之中。由于他们与心理学家密切配合,坚持系统训练并加强了赛前的心理准备,大多数运动员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参加比赛,这是他们在亚运会和奥运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中国运动心理学家还针对某些单项运动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等,为运动员进行了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如接受心理训练帮助的乒乓球运动员何智丽、耿丽娟,跳水运动员童辉、李艺花、羽毛球运动员关渭贞、农群华等,都多次夺取世界冠军。初步统计,十几年来,在接受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运动员中,有35名世界冠军和20名亚洲冠军。总之,近些年来,优秀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其范围正在由小到大,其方法也正在由单一到多样,一步一步深入发展起来,心理训练的效果正在日益明显地体现出来,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承认。
   1987年,中国运动心理学会承担了国家体委的重点科研课题(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咨询和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根据课题的计划,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比赛场地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咨询服务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包括认知调节、按摩放松、音乐放松、表象训练等。这种临场的运动心理咨询服务受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普遍欢迎,共有15个省市的288名运动员在临比赛前和比赛期间前往心理咨询中寻求运动心理学的帮助,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更多地采取了小样本研究(包括个案研究)和纵向研究的方法[3-5],这首先是为了适应运动实践的需要,同时,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来看,小样本研究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和承认,因为此法允许对个体特征做更精确更细微的考察如纵向追踪式考察,特别是对于应用问题和临床问题,此法往往更为可行,更为适用。
2.3 运动员心理选材
   许多教练员都相信这样一句话:选材选好了等于成功了一半。选材问题成为制约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今天在选材上多费一份力,将来在训练上就可少费十份力。国家体委长期以来都将选材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从1980年开始,即组织了大型综合性科研课题(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其中的心理选材是整个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选材和形态选材、身体选材、机能选材、技术选材相比,有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有些心理指标不能用“好 ――坏、高――低”的方式评价,如气质,粗分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除抑郁质一般不适合从事竞技运动外,其它三种及其亚型、混合型在许多项目中均有分布,常常难以判断孰优孰劣。
   有些心理指标为非连续型变量,不如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等连续型变量那么精确,如神经类型,动机水平、焦虑程度等。
   许多心理指标相关性小,独立性强,进行综合评判会遇到困难,如一个人的神经类型比较理想,但智力发展水平中等,肌肉感知觉能力较差,使教练员在做出取舍判断时进退维谷。
   一般来说,心理选材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要确定出某个专项的关键性心理特征,方法有专家评判、多元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然后再确定出关键性心理特征中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选材性心理特征;进而以高水平运动员为参照体,制定选材模式,包括少年运动员的常模;最后,对于根据以上模式选择出的运动员进行跟踪研究,以证实这一模式的有效性并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选材模式。
2.4 解决“传输系统”问题,培训教练员
   在运动训练中,教练员是主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社会不可能培养出大批运动心理学家到运动队长期地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解决运动员的心理问题,主要靠教练员。教练员同运动员朝夕相处,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全面,这是指导心理训练很有利的条件。因此,对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美国运动心理学家马藤斯曾专为教练员编写了一套培训教材,取名为《教练员运动心理学指南》,他在前言中写道:“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如何使运动员做好心理准备方面至少落后北美10年,他们目前掌握的大部分知识我们10年前就已掌握。但是,在通过精心建立的传输系统来普及已掌握的运动心理学知识方面,苏联和东欧国家至少领先我们10年。”[6]为了缩小与苏联及东欧国家在“传输系统”方面的差距,美国已实施对教练员的体育科学知识的系统培训,全国、各州和地方一级的体育组织和教育机构在广泛采用这一“美国教练员培训计划”。这一措施抓住了培养运动员这个问题的关键。
   中国现已积极开展了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主要形式是各个体育院校实施,分项分级进行培训,目前已有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开始了初、中、高级的定期培训班,运动心理学是各期培训班的必修内容。
   除了培训规划以外,在一些重大的国际国内比赛之前,也经常举办运动心理学的讲座,向教练员介绍竞赛心理的基本知识。如1984年的洛山矶奥运会和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都曾为国家队的教练员专门举办过运动心理学的讲座,这些讲座受到了教练员的普遍欢迎。
3 .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3.1 扩展研究领域
   在研究内容的广度方面,前苏联运动心理学的人力、物力偏重于竞技运动心理学方面,强调运动心理学为运动实践服务的社会效益,着重研究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心理特征和心理训练等等问题[7]。
   中国运动心理学的科研方向与前苏联相似,也是偏重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等问题。八十年代以来,国家体委委管研究课题共有十项之多。这种对科研工作的行政支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保证了科研工作的方向与人力、物力的集中,对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定向作用和推动作用,也体现了我国运动心理学的一个优势的特点。 
   相比之下,美国运动心理学尽管缺乏国家行政支持,研究课题多为各大学教授自选,但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前国际运动心理学会主席辛格认为[8],运动心理学不仅应关注竞技体育运动,也应关注群众体育运动,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身体状态(正常人和残疾人)的人,都应有所关注,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除优秀运动员的竞技心理学问题之外,还涉及到我国运动心理学较少涉及的体育运动中的锻炼动机、妇女、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残疾人、观众、儿童、群体凝聚力、进攻性、适于体育运动的标准化心理测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应当说,这种研究,不但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运动心理学自身的发展。中国运动心理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必要拓宽其研究范围,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3.2 发展适合中国体育运动特点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迄今为止,中国运动心理学实践中的绝大多数测量工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借用普通心理学的常用测量工具,二是借用国外的常用测量工具。这两个特点有直接联系,因为我国普通心理学领域也大量借用了国外的测量工具。这就自然而然地带来了适用性问题。
   借用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直接同研究目的有关。如果研究者从普适性出发,希望了解运动员和一般人在某项心理特征上的异同,那么,借用为一般人制定的测量工具就比较合适,这时,我们可以参照正常人的常模,对运动员做出恰当的估价。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均以正常人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来考虑运动员的成绩。但是,如果研究者从独特性出发,希望研究运动训练对运动员某些心理特征的影响这类问题,似乎就是有必要考虑采用较为特殊的评价手段。比如,欲了解“幼儿基本体操训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与其利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这类普适性测量工具,不如自行设计想象力,模仿力、表现力、自信、勇敢、内外向等方面的测量手段,因为后者更有针对性,更符合研究主题[9]。
   目前,许多运动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设计、发展和完善适用于体育运动特点的测量工具,如马藤斯的“运动竞赛焦虑测验”[10]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11],奈特弗的“注意方式与人际交往方式问卷”[12] 以及“体育成就动机量表”[13],“运动归因方式问卷”[14]等。王文英、张卿华1980年制定,以后又多次修定的“80.8神经类型测试表”[15],在中国运动心理学界也得到广泛应用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有关体育运动特殊量具的研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从1985年到1989年间,这种上升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其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动机、态度、自信心、焦虑以及身体形象等[16]。
   应该说,引进国外的测量工具到国内,引进普通心理学的测量工具到运动心理学,是发展中国运动心理学的一条捷径,常有事半功倍之效,今后还应坚持这种“拿来主义”。另一方面,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确实发现有些测量工具对于解决运动心理学的问题并非十分有效,在实践中解决某些问题时还时常发现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可以利用,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动手研制和发展适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这样做常常要花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项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在解决诸如项目筛选、信度、效度、区分度、常模等测量学问题时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是众所周知的。
3.3 借鉴认知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成果
   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运动心理学也开始注意对运动员的特殊认知过程加强探讨。在运动情境中,运动员如何知觉事物?如何获得运动知识?如何解决训练和比赛问题?如何在记忆中贮存运动信息?这都是运动心理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
   斯特拉和威廉认为,认知运动心理学是“对运动员心理过程和记忆结构的科学研究,目的是理解并优化运动员的个人和集体行为。按照这一定义,运动员被看作是活跃的有机体,他们在积极地寻找、过滤、有选择地处理、重新组织并创造着信息”。认知运动心理学注重对运动员技能表现的“软件”成分的分析,即研究与技能的认知成分有关的各类问题,比如:技能水平高的运动员对比赛信息的编码和提取同一般运动员有什么不同吗?速度更快吗?运动员对环境的视觉搜索和一般人不同吗?和一般人相比,运动员在比赛环境中是否选择不同的信息加以注意?高水平运动员做出复杂的比赛决策时,其速度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吗?比赛中的知觉预测有什么特征?等等。这些研究课题明显地受到了认知心理学经典性研究在方向上和方法上两个方面的启示。一些运动心理学家按照以上研究模式在体育运动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振奋人心的结果,给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和生机。除了一些实际研究以外,认知心理学对运动心理学的影响还表现在一些运动心理学家正在试图构建运动心理学的新模式。1984年,美国斯特拉和威廉合编了一本取名为《认知运动心理学》的书,书名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该书以认知为主题、主线来探讨范围十分广泛的运动心理学问题,作为探索运动心理学发展新方向的大胆尝试,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心理学发展潮流中的“时代精神”,启发人们严肃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认知运动心理学不是一门学科的流派,而是一种带有“元理论”性质的认识、方法或导向,它将深入运动心理学曾经涉及的一切领域并推动其向纵深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将开辟研究的新领域。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7 1:55:00
0
xc2019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超级版主
等级:【太师】
威望:5
文章:946
积分:7479
门派:版主
注册:2006年7月4日
2
 用支付宝给xc2019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QQ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xc2019

发贴心情

顶你一个!!!!!!!!!!!!!!!!!


坐顺风船时朋友们认识你,走下坡路时你认识朋友!
人海沉浮唯有自知,自重,自爱才是善待自己!
人生不如意者常有八九,心宽则过!
渡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简约而不简单,人生理应如此!
男人就应当对自己狠一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7 18:01:38
0
夏侯瑾轩
帅哥哟,在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
文章:
积分: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
3
 用支付宝给夏侯瑾轩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发贴心情

众所周知,尖锐湿疣是可以通过性传播的疾病。早在罗马时代,湿疣被认为是男性同性恋引起我想问下体外碎石价格多少的原始性病,1896年首次对尖锐湿疣进行了描述,随后证实这种疾病多见于男性外生殖器。直到我想问下肾结石能吃黑豆么1954年,美国士兵从朝鲜回国4~6周,导致他们的妻子也染上了生殖器尖锐湿疣后,才被认定我想问问赖家结石清怎么样为性传播疾病。

生殖器尖锐湿疣是由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人乳头瘤病毒的特我想问你们那里前列腺治疗点是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生殖器部位的皮肤和黏膜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尤其是受伤的部位更我想问你们那里前列腺治疗容易被接种人乳头瘤病毒,其次是会阴、肛门、直肠、腋窝、乳房、口腔、趾间等。而人乳头瘤病毒我想了解下前列腺炎的症状进入机体会,会有一段潜伏期(3周~8个月),平均潜伏期约3个月,这也导致在发病初期,大多包茎有什么症状数患者感觉不到任何异常,特别是女性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或其他妇科疾病检查时才发现。

<我前列腺炎不大好怎么办啊p>但是随着疾病的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均可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所以,当自觉有外阴瘙痒我前列腺大请问是什么原因的症状出现时,别忽视因尖锐湿疣所致。

此外,男性尖锐湿疣发病早期可在生殖器上我就想问前列腺炎好治疗吗发现小丘疹;女性则会表现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烧灼感,或性交疼痛、出血等。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3/11/4 11:26:38
0

 3   3   1/1页      1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心理学论坛,中国心理学家网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2006-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 06003963
页面执行时间 00.41016 秒, 6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