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笔迹学
    发表日期:2006年6月30日 编辑:cnpsy 有935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笔迹触觉的个性心理分析

笔迹触觉的个性心理分析

 徐庆元

          本文揭示了笔迹线条上主动触觉无意识体现的个性心理,使笔迹学的鉴定方法更为简捷,对采用计算机进行笔迹学鉴定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笔迹触觉  个性  心理学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每个人以看着和闭上眼睛两种方式习惯而随便地书写一些文字,然后把这两种方式书写的字进行比较,结果就会发现看着和闭上眼睛书写的字在结构上差异很大,而字迹线条的力度和速度却相同。

    这一实验说明笔迹最稳定的因素是线条而不是结构,线条不是视觉控制而是主动触觉控制的结果,把笔迹线条书写的这种主动触觉称为笔迹触觉。笔迹线条书写的主动触觉,同样是动觉和肤觉的复合感觉,它与其它主动触觉不同的是,它不是反映外界物体的属性、大小、重量的感觉,而是一种主观的反映形式。书写时握笔的松紧和行笔的轻重快慢会因人而异。笔迹线条书写是人类精细而微妙的个性化主动触觉的特殊表现形式,它根据书写者不同的个性、感觉、习惯等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特性。人的个性和情绪对笔迹线条书写的主动触觉起着决定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书写者并不强烈感知在书写中的这种主动触觉,这是由于书写的主动触觉作为个人持久的习惯,通过重复、反复的持续刺激而产生了感觉适应性,这种感觉适应对书写不但不产生妨碍,反而有利于书写者不分散注意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字的规定结构上,从而顺利完成写字的实用目的。

    笔迹线条的书写是我们重复了无数次,并在继续重复的行为,它的形式已经简炼得不能再简炼了,但它又是那样的形简意赅,形简意深,仅仅是一根习惯性重复的线条就具有个性心理的含义。笔迹线条直接源于书写者个性化主动触觉的形式,它不必经过对物象作抽象化处理这一中介,因而不再摹彷和再现,是非理性的直觉,反映人的直觉抽象的天赋本性和直觉感知所形成的近乎完整的脑中思维形式,是以自动动作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的,是无意识境界和难以构想的内在幻想的外化。

    1  笔迹双重无意识

    在实用性笔迹书写时,书写者意识注意的中心是在文字的规定结构上,而笔迹线条书写的主动触觉则无任何社会规定性,作为实用性的文字书写,书写者无意于用笔迹线条的力度和速度去表达与他人交流的含义,观者也无意于从笔迹线条的力度和速度上去领会什么含义,人们通常注意的是文字的结构及文字对话,而笔迹线条书写的主动触觉不是意识控制的中心,它不受有意识欺骗的支配,这种欺骗通常出现在语词系统。

    我们知道人的其它无意识活动,由于处于无意识之中,当时就并不会知道自己的无意识,也不能同时记录,过后回忆和记录,可能会遗忘许多细节甚至重要的部分,有意回忆和记录也有可能产生加工、修饰和改编而失真。而笔迹线条是无意识活动的同时留下了无意识的记录,因此它保留和记录了无意识活动最原本的真实性,对此,称之为笔迹双重无意识。书写者将自己无意识暴露的个性心理留在线条中,使我们能够看清书写的主动触觉展示的每一个无意识细节所暴露出的个性心理。

    2  笔迹制约性

    笔迹线条书写的主动触觉之所以反映个性,在于它是制约条件下的行为。笔迹书写的制约性模式与人类行为的普遍制约性模式具有一致性,人是受着社会外部规则和自我内部规则制约的高级动物,人以怎样的态度和形式去对待社会外部规则,是由个人的天赋、情感和思维等个性内部规则所决定的。笔迹书写同样是外部规则和自我内部规则制约的高级行为,约定文字的基本结构规则是笔迹书写行为的外部规则制约性,这是笔迹线条区别于其它线条的特殊本质,那种毫无规则制约乱划的线条是非习惯性,不稳定的无意义思维纯动作,而不具有反映个性心理的价值。如果人的行为没有规则作为参照,我们就不可能对行为作出任何有意义的判断。

    尽管笔迹线条书写的力度和速度没有外部规则的制约,但书写者不能写出他人的笔迹线条,而只能写出具有个人风格的线条,这是书写者对外部文字规则的个性化反映与自我内部规则制约的结果;亦是书写者自身个性的制约性和局限性的体现。

    3  笔迹工具的可塑性和灵敏性

    反映我们个性心理的书写的主动触觉能够在笔迹线条中留下真实的痕迹记录,还得力于墨水的水的性质。水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似乎没有什么物质比它更柔软的了,尽管水没有保存固定形状的机能,但水具有接受形迹和迹象的机能,它能够与书写的主动触觉产生共振并精确地记录书写时微妙的主动触觉。其它象水一样具有柔性的书写材料,都可以随书写主动触觉的牵引在吸墨而又不浸漫的纸面上写出富于个性表现力的笔迹线条。笔迹书写是人手对于人类创造的书写工具的支配,灵敏的人手描绘出笔迹线条,它表现出书写者的个性心理。

    笔迹线条和书写的主动触觉具有人类跨文化、跨民族和跨时代的普遍性,这是笔迹学家能够进行历史纵向的和同时代横向的世界性沟通与交流的共同基础。

    4  笔迹与个性的三种相关性

    针对笔迹及其反映的个性心理的复杂多样性,在实践中我总结出笔迹与个性心理的三种相关性。

     4直接相关:是指笔迹特征就直接是书写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对笔迹特征的表述就直接是对个性心理特征的表述。如书写速度快,其直.接对应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是急躁,快人快语,行动迅速敏捷。

    4间接相关:是指笔迹特征的统一性较少,如笔迹有的轻;有的重;有的快;有的慢。抓住其笔迹中的某一个特征作判断书写者的个性心理是没充分的说服力,即:抓住快的笔迹特征不能判断为此人是个急性子,抓住慢的特征不能判断为此人是慢性子,如果书写快的笔迹特征多于其它特征,对此我们可以判断其是以急躁为主导的个性特征。但往往有的笔迹各种特征错综复杂,难以分清其特征熟多熟少,这就须采取对特征进行交叉综合的分析方法。例如,我们把在笔迹中呈现的快和慢两种较对等而反差强烈的特征综合起来,就能揭示出书写者的那种变化无常的个性特征,如还有其它特征仍须综合起来分析出新的结论。

    4反相关:指笔迹特征与个性特征相反,如笔迹特征刚劲有力,但其实际的个性特征却是依赖性强,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的。笔迹特征很轻柔而个性特征却是暴躁冲动的。对此如用直接相关的方法就会出现谬以千里的错误,用间接相关的方法,但其笔迹特征又是统一的,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是一种补尝性个性心理在笔迹上的表现。

    由于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的复杂性,在实践中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笔迹与个性心理的表现形式。

    5  笔迹线条与个性举要

    世界上找不出两个相同个性的人,也就找不出两个相同的笔迹,不同的笔迹,反映出不同的个性心理。现我举几种笔迹线条特征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作简要说明。

    刚性的笔迹线条书写特征是握笔紧,下笔重,书写速度快,组成手部肌肉运动单位的类型是快抽搐(fast twitch)单位。这种单位比较大,是由大型运动神经元的直径大,传导速度快的纤维(轴突)支配的。它抽搐时的张力大,但易疲劳,这种书写运动反映出书写者行为迅速敏捷,冲动急躁的个性特征。

    柔性的笔迹线条书写特征是握笔松,下笔轻,书写速度慢,组成手部肌肉的运动单位类型是慢抽搐(slow twitch)的单位。这种单位比较小,支配它的是小型运动神经元。抽搐时的张力也小,是抗疲劳的,张力小的单位。慢抽搐的单位小,神经的控制精细,又耐疲劳,它们是为技巧,稳定的动作服务的,这种书写运动反映出书写者行为优柔迟缓,耐心稳重的个性特征。

    圆滑的笔迹线条给我们的观感是,线条比较光滑,象打磨过的一样,这是一种介于书写速度快和慢之间而形成的线条。如果书写速度过快和过慢,由于运动的力量不平衡,线条就会形成变曲和颤抖的形状。圆滑的线条是书写运动力量比较平衡而形成的,反映出书写者中庸之道的个性特征。

    弹性的笔迹线条给我们的观感,是,线条流畅,柔和而有力度。这是笔尖接触纸面较轻,行笔较快,因此阻力较小而形成的线条。反映出书写者小心谨慎,认真细致又颇具挑战性和攻击性的个性特征。

    粗糙的笔迹线条给我们的观感是,线条较生硬、曲折、不流畅。这是下笔重,书写速度慢而形成的线条。反映出书写者反应较迟钝,思维跳跃性,间断性较大的个性特征。

    凝重的线条给我们的观感是,线条缩头缩尾,墨汁凝滞。这是由于行笔时中途停笔较多而形成的线条。反映出书写者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的个性特征。

    6  仿同笔迹

    在笔迹学研究的实践中;发现有一种现象是有的书写者其它的笔迹风格与签名的笔迹风格有所不同,如有的书写者的笔迹风格一惯是柔性的,而签名笔迹风格却是刚性的。而这种签名笔迹都非常的熟练,我把这种特殊的签名笔迹称为“仿同笔迹”。

    “仿同”是一种潜意识过程,它是书写者以模仿的态度抚慰达不到的欲望在笔迹上的体现。

    书写者为什么能成功的写出不同于自己惯有笔迹风格的另一种熟练的签名笔迹,我认为是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姓名文字最熟悉,记忆最深刻,姓名文字较少,便于书写风格的改变,有些人的签名,是自己或签名设计专家精心设计,通过书写者反复练习,精心模仿,而在签名笔迹上熟练变化风格。

    “仿同笔迹”在非签名的其它笔迹书写中也会出现,签名的“仿同笔迹”,不过是“仿同笔迹”的一种。

    有的人在书写简短的文字时,往往能熟练的书写出不同于习惯性的笔迹,还有的人尽管书写的文字内容很多,也能展露另一种熟练的.笔迹。这种“仿同笔迹”书写的情形一般是:对书写文字内容记得很熟,在书写时把注意力放在笔迹线条的营造上,还有是平时就对另一种笔迹训练有素。

    “仿同笔迹”是一种熟练程度高伪装笔迹,它在我们每个人不同情境和不同场合的书写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它可以是对现实存在的某种笔迹特征的“仿同”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仿同”,但存在于大多数人笔迹上的或多或少的“仿同”则是一种普遍的潜意识过程。

    7  书法笔迹与实用性笔迹

    书法和一般的实用性笔迹写出的都首先要是字,但书法主要考虑是怎样把字写得艺术,而对一般的实用性写字不专作艺术性的要求。作为书法的笔迹同样提供给我们书写者个性心理信息的同时还直接提供了书写者书法艺术才能的信息,但并不是说具有书法才能的书写者,在非书法创作状态下,书写的日常实用性笔迹会消失其书法才能的信息。不论是以书法创作为目的的书写,还是以记录语言文字为目的一般实用性书写,都会表现出书写者独特的个性心理,因为它们都不是独立的动作,二者都伴随着书写的主动触觉,伴随着思维,伴随着对文字的回忆、个人的情绪和经验等复杂的无意识个性心理过程,因此二者还可称为笔迹动作思维。

    8  笔迹学的优越性

    笔迹把人类丰富生动的主动触觉所反映的个性心理信息记载下来,把和创造它的人分离开来,从而便于书写者个性心理的信息传送和携带而到达遥远的地方。长期以来人们之间了解的方式通常是实际考察和借助于档案材料,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受时间和机会的限制,人们不可能都这样做,并且单纯的个人简历和面谈不仅可能隐瞒个人某些严重的缺点,还可能埋没一个人的天才和特性品质。笔迹学以其取材方便,可靠有效,准确度高,保密性强,迅速简捷,不需与对方合作和见面,便可识人等优点而成为一门高度实用的科学。在时间紧迫,竞争机制日益强烈的现代社会,它给人们以知己知彼,增进了解与合作提供了方便。我们从笔迹上发现了人类主动触觉体现的个性心理,不仅在个性心理测量上突破了原有的局限,而且还为现代难以研究的触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为医学、心理学、人才学动作思维学和刑事侦察学开拓了一个新的探索领域。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